|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11日訊 “小吳,你又來了呀。天這么熱,你也辛苦了。”5月26日, 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建設局建筑工程管理處干部吳驍又來到中鐵一局廈門公司平潭高鐵中心站開展普法活動。吳驍是實驗區交建局唯一一位農民工工資清欠專職人員。他以心護“薪”,捍衛農民工合法權益。僅2020年,他就接待了農民工上訪30余次,累計為2000余名農民工討回工資,協調清欠工資約7000余萬元。 平潭綜合實驗區交建局建筑工程管理處常常收到兩種訴求件,一種是項目工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信訪件,而另一種是感謝吳驍幫農民工成功討薪維權的。 這個常常被農民工稱謝的吳驍,是實驗區交建局唯一一位農民工工資清欠專職人員,他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農民工的“護薪人”。 多方奔走協調 兩周成功討薪 “我們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還錢你也不要,還幫我們討回‘血汗錢’,這些咸菜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希望你能收下。”3月,老胡和媳婦重新回到平潭務工時,第一件事就是把在老家腌的咸菜給吳驍送去,感謝他的慷慨解囊以及傾力相助。 2021年春節前,江西籍農民工老胡夫婦上訪,反映某項目工地拖欠其工資兩萬余元。由于子女在江西發生事故,他們已基本花光身上全部積蓄,無法回家過年,因此請求政府及時幫其討回工資。 吳驍了解了情況后,立即現場對接了項目總包單位。原來,老胡夫婦所在班組未及時統計工程量上報施工總承包單位確認,總包單位無法核實其具體的工資,且年底該工地已經停工,無法支付工資。 為防止農民工夫婦出現過激行為,吳驍先是對他們進行了安撫,承諾會盡快解決問題。見他們夫婦連返鄉的車票錢都沒有了,吳驍又自掏腰包幫他們購置車票。之前還不拿到工資誓不罷休的胡某,被吳驍的真誠打動了。他說:“我記得你,你以前來過我們工地,還給我們做政策宣傳,我們相信你。”吳驍的承諾沒有落空,年后,胡某還沒來平潭就拿到了年前拖欠的工資。 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去年年底,平潭某房地產開發商由于各股東之間存在商業糾紛,項目工地的工程款數月未能下撥,至年底已拖欠農民工工資近千萬元,涉及農民工700余人。 眼看年關將近,卻遲遲拿不到工資回家過年,多名農民工無奈上訪。上訪件一轉到實驗區交建局建筑工程管理處,就引起了吳驍的注意。 “每個工地出現欠薪問題均有特定的原因,但我始終堅信,不論什么原因,都不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理由。”吳驍說。 抱著這一堅定信念,吳驍先是約談了該項目開發商,及時掌握糾紛及拖欠的詳情,再進行初步協調,而后緊急向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報告相關情況,協調實驗區領導出面化解。經過不懈努力,開發商啟動了撥款程序,兩周后,700余名農民工順利在年前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嚴謹解讀政策 維護勞動者利益 針對有爭議的拖欠行為,吳驍堅持正確解讀政策,維護弱勢群體利益。 2020年底,多名工程車司機向實驗區交建局反映平潭某項目拖欠其工資十余萬元,希望得到幫助。 “由于工程車司機到底屬不屬于農民工,在認定時存在一定爭議,所以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實驗區某貨物運輸有限公司陳寶欽回憶道。 據了解,由于項目工地挖掘及渣土運輸分包項目通常是以工程量分包,并不以勞務的方式進行,因此相關糾紛被定性為拖欠工程款,而非拖欠農民工工資,項目總包單位往往以此為理由,拒絕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 “工地駕駛員以自身的勞動賺取工資,與木工、鋼筋工等其他工種沒有本質的區別,分包商與施工總承包單位簽訂合同的性質,不能作為拒不支付工資的理由。”認真研究過相關法律條文后,吳驍找到了該項目的施工總承包單位,對其進行了政策解讀和宣講,施工總承包單位在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后,及時支付了工資。 “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這項工作不容易,但農民工更辛苦,不能讓他們流汗又流淚。”吳驍說。 健全“治欠”制度 暢通上訪渠道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治理農民工欠薪問題難度加大,除了現場調解各類糾紛,吳驍還花費了大量精力,健全“治欠”工作中的各項制度落實工作。其中,建筑勞務實名制管理工作最為艱辛。 建筑勞務實名制管理是指每個工地通過電子考勤的方式,將工人考勤數據信息統一上傳至福建省實名制管理平臺,為后續勞務糾紛提供數據支持。“這一工作不僅要監督各在建項目工地必須購買相應的考勤設備,還要解決設備與管理平臺的對接問題,同時讓工人每日按時考勤。”吳驍說。 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年吳驍走訪了全區130多個項目工地,逐一核查了每個在建項目工地考勤設備配置及數據對接情況,助力實驗區在建項目工地實名制管理全覆蓋。與此同時,吳驍還推動暢通上訪渠道,及時掌握農民工信息。“如果你們利益受到侵害,可以撥打舉報電話反饋,還可以直接到信訪部門投訴,由信訪部門轉接給我們處理。”每次到工地吳驍總要提醒工人們。 (本報記者 陳菁 通訊員 林舒玲)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