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少游是一個傳奇的存在。 馬少游,何許人也?沒多少人知道他。如果不是他的堂哥————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他必將湮沒于東漢的亂墳堆中。 馬援,字文淵。陜西扶風茂陵人。他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未嘗一敗。“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這二句就是馬援的名言。馬援并非武夫,他長相俊美,能文善相馬,而且擅長作生意,豁達大方,從戎之前將所有財產變賣折成錢,分給窮苦人家。 在堂哥伏波大將軍的萬丈光芒下,怎么可能有馬少游的生存空間?讓我們來看《后漢書·馬援傳》中留下的關于馬少游的一點蛛絲馬跡: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墮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語,何可得也!” 關于馬少游的記錄僅此數十字。在《后漢書》連正兒八經的官方記錄都稱不上。大意是說人生一世,只要有吃有穿,有一乘代步的破馬車,有幾匹勉強還能走的瘦馬,就算行動緩慢也沒關系。做一個郡的掾史這樣的小官,大事上不糊涂,守著祖先的墳墓,鄉里人都說你是個好人就夠了。金縷玉衣,肉山酒海,高官厚祿,嬌妻美妾,那都是多余的非必需品,追求這些,就是自找苦吃。 我自然地聯想馬少游是像陶淵明一樣超脫的高人隱士,不過好象又不是。陶淵明說“耕植不足以自給”,有幾個文人咽得下耕植之苦,于是只能在菊花從中等人送酒食。馬少游是清醒的,他當個小官謀個事做,至少老小不會跟著自己的清高餓肚子。馬少游簡單的人生,并不代表他頭腦簡單,他不與統治階級對立,而是相與為安,這是一種高超的人生平衡。 馬援與馬少游,這是二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從生命個體的角度來說,并無高低之分,只是對人生的不同理解。 馬少游的時代距魏晉還有二百年,他算是魏晉風度的祖師爺了。沉寂幾個世紀后,直到唐宋人品大爆發,大有風頭蓋過堂兄的趨勢。劉禹錫詩曰: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鼯斗,蠻溪霧雨愁。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鄉園辭石柱,筋力盡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這首詩后來因黃庭堅的著名書法作品《經伏波神祠》而廣為人知。“未嘗一事橫于胸中”的黃庭堅,大聲喊出對少游的羨慕。黃庭堅所處的北宋,馬少游更是圈粉無數,就連王安石這位改革斗士都感慨:已知軒冕真吾累,且可追隨馬少游。他的朋友兼對手蘇軾更有多首寫馬少游的詩作:“不須更待飛鳶墮,方念平生馬少游。”那是一種人處江湖,身不由己的悲愴!另一首:紅薯與紫芋,遠插墻四周。且放幽蘭香,莫爭霜菊秋。窮冬出甕盎,磊落勝農疇。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一飽忘故山,不思馬少游。吃著紫薯山藥,說不思念馬少游,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一生顛沛流離,才高八斗的蘇學士,才是真正體會馬少游的知音。 “山抹微云秦學士”的秦觀,崇拜馬少游干脆把自己的字太虛改成少游。這位放浪形骸的婉約派大師,如此崇拜澹泊如水、一無長技的馬少游,令人深思。宋人崇尚意趣,注重個人心靈的抒發,廟堂之上,盡是文化水平極高之官員。在激烈的黨爭之余,無論守舊派或改革派,都急需找個心靈的寄托,與馬援形成巨大反差的少游無疑是最佳人選。 再往后,明·王蒙七律《閑適二首》詩有句:古今我愛陶元亮,鄉里人稱馬少游。在王蒙筆下,淡泊名利、無意功名的馬少游與陶淵明平起平坐。可惜的是,這位留下《葛稚川移居圖》等許多隱居題材的大畫家,卻因胡惟庸案牽連死于獄中,讓人扼腕。陳繼儒在《小窗幽記》錄下了這二句詩,他屢次以疾病為由拒絕皇命征用,最貼近少游的生活態度。 “養生欲學嵇中散,知足誰如馬少游。”林則徐的聯語清心寡欲,知足為安,當是人生的大哲學。 《后漢書·馬援傳》中這四十一個字,無意間復活了馬少游,是偶然,是必然,我不得而知。我想,這永遠是一個出世入世的矛盾,是樸素內斂的自然處世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嘆息。 “平生頗詫任公子,末路方思馬少游”。馬少游,讓我們在寂靜的深夜,一遍遍思考什么才是通達知足的人生況味。 (謝春武 作者單位:閩西監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