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聽著涉罪少年的心聲,感受著千萬家長的焦慮,翻閱著沉沉密密的卷宗,我,就這樣走進了未檢人的日常。 我知道,從此,我面對的是一個個誤入歧途的迷茫少年,是問題少年背后或許支離破碎的家庭背景,或是一段段辛酸的過往。 每一次的提審,都像揭開了一層腐布。涉嫌走私、運輸毒品被逮捕的鄧某某,母親未婚先孕有了他,他不知道生父是誰,提審回憶起被逼迫人體運毒的經過時依然恐懼到泣不成聲,哭求我們聯系其母親探望他;涉嫌盜竊的胥某某,自幼父親亡故,母親改嫁,跟隨大伯生活;涉嫌盜竊的劉某某,出生不久后父母感染艾滋病毒先后去世,與祖父母相依為命………… 短短幾個月,我已經接觸到好多好多這樣的家庭,更別提多年前通過公務員考試剛進院在未檢時,遇到涉嫌故意傷害罪的十四歲少女,提審時聲淚俱下的說自己是被領養的,養父母動輒對其大打出手,被打怕的她逃出家門認識了三十多歲的有婦之夫,然而這個渣男還同時跟另一個十多歲的少女曖昧不清,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都將這個大叔當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為了爭奪他,不惜各自糾集自己同學約架,直到將其中一名打架的學生打成重傷,而她作為主犯,和那個動手的男同學一起面臨著牢獄生涯。 啊!那時,還沒有未檢部門,只是刑檢有個承辦人專辦未檢案件,就是帶我的師父。后來兜兜轉轉,我換了幾個部門。 還記得在干外宣的時候,前輩給我們講了很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關于某個未檢檢察官的,講她如何關懷涉罪未成年人,如何深入看守所與他們交談,而他們從看守所出來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打電話給家里,竟是打給她的。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心念一動,眼前亮了,世界開闊了,原來工作是可以這么干的。于是,在變幻的流年里,一轉身,我又回了刑檢,并在成立未檢部時,回了未檢。 我知道,從此,日夜思慮,只為了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想辦法教育、挽救這些少年。批捕和起訴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果有監管的條件,如果還有一點點渺茫的改造可能,我們都要盡量采取非監禁的措施,讓這些孩子能走上正路。而這樣做對我們而言,是更多的責任,是對他們再次犯罪的憂心。 多少次拿著電話機,和那頭公安法制科的師兄,為了逮捕必要性爭得聲嘶力竭;多少次半夜醒來,害怕手機響起,害怕聽到被取保候審的少年再次盜竊被抓獲的消息;多少次翻閱案卷,敲打鍵盤的聲音伴著一聲聲嘆息。 記得辦理朱某某涉嫌盜竊提請批捕案時,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多次以拉車門的方式偷竊車內現金物品,然后跟朋友一起揮霍,涉案錢物二萬余元。 案子送來后,經過提審,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因為想抽煙進而去偷竊車內物品,所用手段也只是拉拉車門的方式,再看他的家庭,父母平時忙于經營小賣鋪,沒時間教育他,也不知道怎么去教育他,只是一味的慣著寵著他。雖然如此,他和父母還是住在一起,仍然是有監管的條件的。我們將他的父親專門叫過來,詳細囑咐了對他監管教育的方式方法,綜合考慮全案事實和情節,我們對他做了不批準逮捕決定。為此,我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擔心這是個屢次盜竊無可救藥的慣偷,放他出來他立馬又會去偷盜。被取保候審后,我們一直跟他和他的父親保持著電話聯系,經過我們了解,嫌疑人朱某某目前正在親戚那里學習開叉車,并準備重新回去上課,學校也已經聯系好了,就等開學。 憑什么,讓我們有這樣的底氣,去應對周遭的懷疑。只因我們相信你,相信你本性善良,只是誤交損友;相信你可以改正,不過一時迷失;相信你能夠成才,奈何條件不允。孩子,讓我們拉起你的手,沒有家庭的溫暖,我們聯合街道、團委組織志愿者幫教;沒有合適的環境,我們為你打造青少年法制教育實踐基地;沒有正確的方向,我們來指導你學習、生活。只愿讓你知道,就算父母都已經放棄你,我們依然在你身邊;只愿讓你知道,就算你已經成為同學眼中的另類,我們依然幫助你,樹立自信,走上正道;只愿讓你知道,就算你自己都已經對人生不抱希望,我們都依然在這里,幫助你正視自己,回歸社會和家庭。 不知何時起,和別人談論的話題不再是娛樂八卦,換成了青少年教育問題;不知何時起,關注的不再是淘寶打折服飾搭配,變成了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熱門新聞;更不知從何時起, 一本《青少年犯罪問題》替換了我的散文書,擱在床頭。 從此,世上最憂心的事是與你失去聯系。 孩子,拉緊我們的手,就不要再放開。 (徐歆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