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江樓”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馬尾前街177號,始建于清末,1929年毀于大火后又重建,至今在風雨中走過了近百年。同期其他建筑早已灰飛煙滅了,“潮江樓”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這座樓內(nèi)曾發(fā)生了一件被載入史冊的大事,后人為了銘記這段光輝歷史,不斷修繕保護此樓。 創(chuàng)造這段光輝歷史的主角是福州籍黨的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先驅(qū)、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首任主席王荷波。 1926年初夏,王荷波應組織派遣赴馬尾造船所組織工人運動。因“潮江樓”兼設茶樓、菜館、旅社等功能,大門前又即為碼頭登離陸之口,南來北往水路之客皆在此匯集。過往之客移足幾步即入樓內(nèi),可倚窗品茗飲酒,交通有無;可憑欄觀舟來舟往,看日出日落。商賈、游客各種成分混雜其間,所謂大隱隱于市,這里是掩護身份的最好場所了。于是王荷波將此作為臨時住所,收集信息,開展工作,便也很快地熟悉了這一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舍一樓。 轉(zhuǎn)眼到了11月,北方此時已是一片蕭瑟,而馬尾山野上仍一派郁郁蔥蔥,欣欣向榮,正如王荷波組織的工運那般紅紅火火,轟轟烈烈。此時,北伐軍也一路勢如破竹,順利地進入福建,劍指福州城。守城的福州軍閥李春生驚慌失措,急向同伙求援,欲抱團作掙扎抵抗。 此時,北伐軍必須將軍閥援軍擋在城外,與城內(nèi)李春生部分割開,方能占據(jù)戰(zhàn)爭主動權,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使福州城避免一場兵燹之災。馬江作為入城的捷徑,是軍閥援軍的必經(jīng)之路。但這里江深水闊,水路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因此,駐守這里海軍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 具有遠見卓識的王荷波,深知其中利害,早已將駐守這里的國民黨福州代表林壽昌、海軍代表林知淵這兩個關鍵性人物納入統(tǒng)戰(zhàn)對象,建立了順暢的聯(lián)系渠道。但事關重大,手握重權和重兵的兩林在時局不明朗的情況下,左右搖擺,企盼獲得最大的利好,想做通這兩林的工作絕非易事。好在這兩林沒把門關死,答應11月30日到“潮江樓”和王荷波會談。 那日晨,烏云蔽日,江上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在“潮江樓”中的王荷波,此刻內(nèi)心波濤洶涌,心急如焚,約的這兩位重要人物不知為何遲遲未現(xiàn)身,要是放他“鴿子”就糟了,福州城數(shù)百萬老百姓的命運系于這一場會談。成,城泰民安;敗,血流成河。 在望眼欲穿中,林壽昌和林知淵終于來了。三方激烈交鋒斗爭,終于,王荷波舍生忘死“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無我精神和凜然大義感動折服了手握重權重兵的兩林,他們同意放北伐軍入福州,共阻來犯之敵,遂形成強大威懾,使來犯之敵知難而退,實現(xiàn)福州城毫發(fā)不損的目標。兩千多年歷史的福州老城上空即云開日出,祥光萬丈,“潮江樓”內(nèi)這場著名的談判便被濃重地寫入了中國革命史。 中國人有為發(fā)生過的大事、做過好事的人立碑列傳,供后人傳頌瞻仰的傳統(tǒng)。“潮江樓”就像一座豐碑,永遠地聳立在人們心中。 (羅錦生 作者單位:福建省公安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