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移動網民數增長幾乎停滯,但老年網民的增速卻遠高于其他人群。據《解放日報》日前報道,2020年以來,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趣頭條的后臺數據出現銀發族“朝五晚九”現象,即:每天凌晨5時開始,便約有100萬老年用戶規模化上線打卡,他們日均登錄5次,一般在晚9時集體下線。國內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5月,中國50歲以上的移動設備活躍用戶超過1億,其中老年網民占比逾半。 人類社會已然進入了網絡時代,信息的快捷化、普遍性惠澤著不同層面的年齡段人群,老年人亦不例外。意大利哲學家阿甘本如此論述“老年人時代性”:“既置入自己的時代,又適度地與時代脫鉤。”我認為:所謂“適度地與時代脫鉤”,指的是老境將至,已不再充任社會大舞臺主角,漸次從忙碌的軌道滑出,更多的是滋生一些反躬自問的念頭,社會事務交還給年輕人管理。然而,“置入自己的時代”依然是老年人生活要義。不愿落后于時代,乃是他們手機沖浪的動力。不是嗎?老年人的進取心加上互聯網的創新助力,老年網紅正批量出現。抖音上,有75歲“北海爺爺”推出大量講究生活儀式感的小視頻;在B站,已崛起九旬UP主江敏慈,僅用6個月就吸粉37.4萬。各互聯網平臺幫助老年人更快介入網絡,更是加速布局老年人“置入自己的時代”的健康生態。 熱愛生命,無疑是以人的健康為邏輯前提。無論我們怎樣愛惜生命、珍視健康,也不可能永久地保住它。生命和健康的全部價值就在于使我們得以愉快地享受人生。把玩手機、適度上網,稱得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愉快地享受人生”的題中之義,因為這種與時代同步的行為符合現代“健康”的要旨。WHO組織如此確定“健康”的標準:“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且是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WHO組織經過調研發現,在影響人體健康和壽命的宏觀因素中,生物遺傳因素僅占15%,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在內的環境因素占17%,醫療衛生服務因素占8%,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占60%。很顯然,老年人“朝五晚九”這一介入網絡的積極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利于健康、益于壽命。 人到老年,有可能以一種出世而非入世的眼光看待生活,但“人生境界”終將相伴終身。英國哲學家羅素曾將一個人的“人生境界”歸于兩種強大的驅動力:“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激勵,為知識所指引的人生。”老年人學上網委實是“為知識所指引”的結果。人們往往習慣于用年齡作為度量和界定老年人的一種“客觀”標準。其實,它在一定意義上會帶來些許錯覺。因為積極的心態與活躍的行為所提升的思維和激發的活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消弭生理功能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上的褪化,從而使人即便步入晚暮卻“不顯老”。 毋庸置疑,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理應展示出一種淡泊、達觀的狀態,然而,其精神的安寧絕不意味著生活的孤寂和無聊,仍需諸如介入網絡之類來開發和豐富自己的精神潛力。叔本華曾略帶刻薄地將那些了無生活樂趣、一味孤居斗室的老年人稱之為“生活中的余燼”。試問當下的老年人:生活在新時代,甘愿如此么? (沈棲)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