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了,老同學發來一組秋天的圖片————斑斕的叢林、豐腴的田園、金黃的瓜果,還有啃玉米棒的少女,把我的思緒又拉回兒時的記憶。 故鄉鄂西四季分明,一過二十四節氣的處暑,夏天的威嚴就曲終收場了。深夜,蟲鳴在那些隱秘的角落四起,已沒有了那種狂躁和急促,而變得清遠許多。清爽之氣,拉長了視線,遠方的山開始著色,樹木開始換妝;近處的草也含羞帶露,草尖上爆出米粒般的籽來。恰如加繆所說:“秋是第二個春,此時每一片葉子都是一朵鮮花。”此話不虛,故鄉秋風中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這時都經歷著“女大十八變”的華麗轉身。 兒時的我,與同伴們光著腳、敞開懷,在風景里隨意地走、盡情地瘋。心中蕩漾著歡喜,看什么都是美麗的。老屋后彎彎曲曲的小路是美的,門前清澈見底的小河是美的,路邊的小草小花是美的………… 最愛的是故鄉的楓樹、烏桕。一陣秋風過后,這可愛的精靈好似接到神秘的指令,樹葉逐漸變色,由綠轉紅、漸次紅開,直到展示“紅透底”的執著。楓樹挺拔高大,一般長在山崗上,待到樹葉全變紅時,遠遠望去,恰似亭亭玉立的紅妝少女。烏桕則長在山坡上的田坎邊,故鄉人叫它木梓樹。它沒有楓樹那樣迷人的身段,枝杈密集,上面結滿白色的小籽,是一種化工原料,采下來可以賣錢。在經濟困難的年代,這看似矮小的烏桕還是農民的搖錢樹呢!秋風刮過、嚴霜打過,烏桕樹葉片片鮮紅似火,一眼望去,恰似一簇簇燃燒的火把。 兒時故鄉的銀杏樹不多,偶爾見到幾株,也會駐足打量一番,并不時在心里問自己:為什么楓樹、烏桕的葉子那么紅,銀杏的葉子那么黃,是哪位調色師的杰作呢?得不到答案就去問老師,老師說:“大自然才是最杰出的調色師,世間萬物都抵擋不住它的魅力。”近些年再回故鄉,看到銀杏樹多了。滿目蕭瑟的季節,在秋日的陽光下,點綴在路旁、村落的一行行、一片片銀杏樹散發著絢麗的光芒。它大有和楓樹、烏桕平分秋色之勢,讓故鄉的秋天更絢麗多彩,讓人驚嘆不已! 其實,在孩童的世界里,更具誘惑力的不是花、不是葉,而是果。故鄉的秋天,不只是美麗的,而且是豐腴的。且不說玉米、高粱、豆類、紅薯這些主打農產品,它們的每一絲味道,都香甜著我少年稚嫩的神經,還有那被秋風催熟的瓜果,更是誘人饞人,讓人垂涎欲滴。 說到田野里能吃的東西,那可以說是品種多樣,當然吃法也各異。那時,學校會放農忙假,讓學生回家幫助收割莊稼。勞動之余,小伙伴們都會聚到一起,點上一堆火,將新鮮的黃豆莢、玉米棒子投入火中,不停地翻轉滾動,不一會兒,一股濃香就撲面而來。這時,將黃豆莢剝開,粒粒飽滿鮮亮,吃到嘴里清香四溢。烤玉米棒得掌握時間和火候,烤過了或者不及,都會影響口感。兒時的我們往往心急如猴子,難免會抵近大火炙烤,“皮焦肉生”那是常有的事。一陣饕餮之后,看著自己黑乎乎的小手,望著同伴們的小花臉,那種表情比吃啥都開心。 老家不產甘蔗,不少人不知甘蔗為何物,稍懂農事的人知道此物能夠榨糖,也能吃新鮮的,脆甜爽口。老家廣種玉米,還種少量的高粱,它們的秸稈也含糖,雖不如甘蔗那么甜,倒也能滿足口福之樂。有經驗的農人,在收割玉米、高粱時,會將那些長得挺拔粗壯、含糖分和 水分多的秸稈挑選出來,作為甘蔗的替代物,咬一口,甜汁飛濺,潤喉甜心,成為兒時最甜蜜的記憶。 故鄉是鄂西山區,山是慷慨的、豐腴的。山里有板栗、核桃、柿子、柑橘、柚子…………秋風從歲月深處趕來,一遍遍梳理大地,直到經它摩挲的果實,樣樣開始散發成熟的芬芳。 板栗不是好侍弄的果子,尖尖密密的小刺包裹著一層硬殼,連果肉都是硬的,稍不注意,就會被刺扎破手,疼痛難忍。不過,人們也有對付的辦法。急著想吃,就把它置于火中炙烤,幾分鐘過后,皮開肉綻,香味撲鼻。這時,總讓我想起“火中取栗”的典故。不著急吃,就把它交給太陽和秋風,用竹籃裝著掛在屋檐下,過不了幾天,它就會鋒芒全無,任由人們敲打,剝去外殼露出金黃的果仁。此時,或蒸或煮或炒,都非常好吃。尤其是板栗燉雞,那更是難得的上等佳肴,味道鮮美,又有營養。 故鄉的柚子樹多,人們愛種柚、吃柚。春日里萌生翠綠葉芽,夏日雨后在枝葉間暴出點點花朵,似搖曳的潔白鈴鐺,不僅素雅美麗,而且芳香四溢,一進入秋日則潛心孕育果香。兒時我家沒地沒房,自然也就沒有屬于自己的柚子樹。但離我家不遠的小河渡口,有兩棵高大的柚子樹,枝繁葉茂、根系相連,人稱“夫妻樹”。每當花開季節,我會靜坐在河邊聞花香,結果時節,也會同路人一起分享它的果實。 多少年后,我回到故鄉,由于三峽工程造就的“高峽出平湖”盛景,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渡口,當年的柚子樹也不在了。“很少有一棵柚子樹,像大眾情人,人見人愛,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很少有一種果實像柚子這樣,晶瑩剔透,絲縷分明,像歷經世事后清明理性的女子…………”我只好用這樣的感懷,來抒發自己對渡口的柚子樹————“夫妻樹”的追思。 有作家說:秋是一種景致,更是一種心情。翠綠與金黃相混,悲戚與喜悅相雜,希望與回憶相間,孕育與生長相依。在這樣此一段時光里,人們享受它的涼爽,迷戀它的景色,品味它的豐腴,感悟它的成熟。這就是故鄉的秋天,讓我沉醉而傾倒的秋天! (向賢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