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龍村,乳名喚金龍山,乍聽即知所在之偏僻。往八仙巖、云山巖走,云山腳下農家所居炊煙裊裊,即金龍山。春節期間,村里龍燈隊往來各村,是夜燈火通明,在山的那頭,龍珠、龍頭影影綽綽,躍入眼簾的龍燈隊伍蜿蜒盤旋,在春夜的錯落光影里,對于金龍山的影像就變得清晰起來,親切感油然而生。 山深聞杜鵑。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草綠時節,在春風里,似乎一夜之間開滿了地處松毛嶺山脈腹地的金龍山。叢叢簇簇的杜鵑花生態群,鋪就山連山片連片點綴蜿蜒起伏的山巒。高山之上,漫山遍野的紅色杜鵑花盡收眼底,讓慕名而來的游客置身紅色的海洋,在柔軟的心尖感悟花開時節大自然的律動! 最美人間四月天,金龍山的四月,被火紅的映山紅熏染成紅彤彤的一片。山石嶙峋,路徑陡峭,神態各異的燕山紅攢足了勁,展示自己最美的季節,向各地游人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看,那兩米左右碗口粗壯的映山紅相依生長,集聚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潛伏力,一任火紅的花兒張揚恣肆,周身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原生態展示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山是眉峰聚,因了杜鵑紅,讓金龍山的線條愈發顯得妖嬈多姿。紅綠相間,小徑橫斜,青松挺拔,杜鵑花或含苞欲綻,或灼灼桃紅,美翻了游人的眼,驚艷了人們想象中的視覺盛宴。 春光正好,杜鵑花迎風搖曳,高聳起伏的山體如一躍而起的金龍,與密密匝匝的杜鵑花景觀融為一體。在雄奇險峻大山的懷抱里,攝影愛好者們釋放如火般的熱情,扛著長槍短炮上坡過坎,攬美景入懷,定格美好的山景。 下雨了,雨絲漫過青山,起了一層薄薄的云霧,繚繞氤氳。霧里看花,杜鵑花愈發壯觀而秀美,別有一番韻味。讓人感嘆養在深閨的金龍村,儼然成了杜鵑王國、養花福地! 人間四月芳菲盡,許是因為連續幾天的大雨,眼前的杜鵑花一派無精打采的景象,花殘葉缺。讓人懷想杜鵑花花期時間,花兒濃郁芬芳,群山熱情奔放,猶如驚鴻一瞥的回首,讓人忘了花信有約花開花落! 山的脊梁自在延伸,陡峭的山梯直指云山頂峰,兩邊夾峙茂密的灌木叢。灌木叢里,植被葳蕤,依稀可見雨打風吹去,依然盛放的幾株盛開的杜鵑花,在風中雨中舒展其傲人的身姿,疏影橫斜葉清淺,殘缺何嘗不是大自然宣示的另一種美! 感天地之蒼茫,嘆山川之靈秀。金龍村不大,邱、余、謝三姓人家比鄰而居并肩戰斗。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入閩。閩西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連南十三鄉革命武裝暴動風起云涌,捷報頻傳,如春雷陣陣敲打在金龍山等諸多村里民眾的心頭。汀連特別區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激發了金龍村貧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激情。邱保昌、邱榮昌、余木樹生等七位有志青年,直奔池溪蘇區參加赤衛隊。深受感染革命熱情高漲的他們,自發回村組織發動窮苦百姓起來鬧革命,金龍村成立了村蘇維埃政府。村赤衛隊成立不久,就取得了云山伏擊地方土匪戰役的勝利。余木樹生、邱火春等有志青年入伍參加紅軍,接受革命大熔爐的鍛造。編入閩西工農紅軍第三路軍第四團,參加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嶺戰役,他們中的一些人,為了保衛中央蘇區,為了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他們身上沉淀的赤膽忠心與不懼犧牲的紅色基因,成為啟示今天昭示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激發一代又一代金龍村人的愛國愛鄉熱情。 金龍村舊貌換新顏,開發云山連片原生態杜鵑景觀,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休閑旅游項目。以原生態野生杜鵑花群為媒,引進圣女果等綠色種養項目,憑借大自然的口感行銷市場。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臘月呦盼春風。若要盼得呦紅軍來,嶺上開遍呦映山紅…………”歌聲響徹金龍村,正如群山開滿映山紅的高光時刻,村里人的日子,就像青山新雨后依然怒放的映山紅般紅紅火火!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