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岳父和妻子都是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岳父是一名水稻育種工作者。因福建一年只能種植兩季水稻,而海南的氣候常年都可種植。為了充分利用海南特有的氣候資源,加快水稻育種進度,從1972年冬開始,他每年像候鳥似的,冬去夏回。 那時,交通極其不便,經費特別緊張,岳父渡海唯靠輪船。要是被臺風等惡劣的天氣一耽擱,從福建到海南要花一個多月時間,讓他十分心疼,就選擇放棄與家人團聚,連續7個春節都泡在海南的稻田里。 水稻育種選種是關鍵。海南天氣酷熱異常,特別是中午,田里的水被太陽曬得吱吱響,好像鍋里煮的水要沸騰似的。岳父就要頂著這樣的高溫,俯身將一株株稻子選過去。一整天,身上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幾遍過后,結出一層白白的鹽漬,極易虛脫中暑。但他毫無怨言,毫不退縮,日復一日地面朝稻田,背對烈日。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1年,岳父終于選育出抗瘟性強、大粒性狀的雜交水稻良種汕優63,農業部門專家鑒定達同類國際領先水平,在全國16個省大面積推廣,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 1986年“五一”勞動節,福建省總工會授予他“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他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這一年,妻子正上初中。此時正是她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期,父親勤奮的身影,就像一顆種子,在她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她暗下決心,要像父親那樣,拿青春去奮斗。 妻子參加農業工作后,真就像父親那樣,不負韶華,認真勤奮地做好本職工作。冬不畏風霜雨雪,夏不懼烈日蚊蟲,腳步實實踏在八閩大地的農田上,深入淺出地指導生產、建設。 2005年,她轉崗從事農田基礎工程建設。面對全新業務,她不推不等不靠,白天深入田間地頭調研,晚上回家挑燈攻讀理論知識,會場上虛心向專家請教,迅速從“小白”成長為“達人”,有力服務實戰。她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全身心投入水利工程工作。克服了人員少、任務緊、基礎弱等困難,不僅按時高質地完成了工程項目實地勘察、組織專家評審、整理報批材料和項目建設督導等工作,還確保了23萬余條項目信息的完整性。 至今,妻子經手建設的工程有水庫39座,道路、水渠20000多公里,可以繞地球半圈,惠及100多萬農戶、300多萬畝農田,增創的財富難以計數,為龍巖、三明等革命老區精準扶貧添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妻子還特別注重新技術研發和總結提煉,獲得了單位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次,專利5項;編寫成教材,在全國行業系統培訓班上推廣使用,使行業系統“萬紫千紅”“滿園春色”。 2019年,妻子喜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如今,岳父雖已年至耄耋,為了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的水稻種子,讓大家吃飽吃好,仍矢志不渝地撲在祖國天南海北的試驗田上。有人勸他停下來歇一歇時,他回答說:“要牢記習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的殷殷囑托,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永遠也不能松啊!” 妻子也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收好榮譽獎章,繼續走在田野大地上。隨后,她又獲得了“鼓樓好人”榮譽稱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循著他們的方向一直努力著,帶動培養了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我們家不僅要倍加珍惜“五一勞動獎章”這項得之不易的榮譽,更要將勞動最光榮的理念與踐行,像血脈一樣代代延續,使優良家風之樹常青常旺,不斷結出累累果實。 (羅錦生 作者單位:福建省公安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