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草的生命力有多大?唐詩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于是,“原上草”給見過或沒見過其真實面容的眾多讀者,留下堅挺的印象:不管身軀多么嬌小,不管生存環境多么惡劣,它總不卑不亢,向上,再向上,奏響“燒不盡”“吹又生”的悲壯戰歌。 說到草,我常常想起“斬草除根”這個成語。可是,要除草的根,談何容易?我家門前有個菜園子,母親隔三岔五到園子里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鋤草,鋤呀鋤,可沒幾日,菜畦里的草芽又探頭探腦地鉆出了地面。 對此,母親居然不怪懟,樂此不疲,還說:“這草是菜派來的天使,她在不時地提醒我們不能冷落園子,要經常光顧。”其實,鄉人又怎么舍得對草生厭呢,嫩草是喂豬的好料,稍高些的草可以割來喂兔,再高些的草是水牛大快朵頤的主食。而那荒郊野外的蘆葦,更是鄉人制作食用菌的“香餑餑”。 老家墻頭石縫里長著一種草,一遇太陽炙烤少了水分就縮成一團,此時若得了點水分又立馬精神倍增,綠色蔥蘢。因其受太陽直射時的精神狀態明顯沒有黃昏太陽落山后的精神狀態好,鄉親們親切地喚其為“黃昏草。” 有一次,去大金湖旅游,不經意間看到高高的丹霞巖壁上長滿了“黃昏草”。那天是陰雨天,這草長得特別養眼,蒼翠欲滴。如同遇見闊別多年的朋友,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哦,黃昏草,好綠的黃昏草!”導游聽了,連忙善意地為我糾正:“這叫還魂草,不叫黃昏草”。 為此,導游還耐心地給我進行了一番科普:還魂草隨遇而安的能力特別強,有著非凡的“還魂”本領。遇到干旱,它的細胞就會開啟“休眠模式”,幾乎將新陳代謝停止,如死一般。可是一旦得到應有的水分,就會“還魂”,回歸原本“生命體征。” 我曾指著老家墻頭的還魂草,對母親說,這叫“還魂草”,不叫“黃昏草”。母親說,“還魂”?太嚇人了,還是叫“黃昏草”好,太陽出來它休息,太陽落山它來勁,人家都睡我獨醒,多好!沒想到,我那沒上過幾年學的母親,對“還魂草”的理解居然如此之深。好吧,那就讓我對這草的名字將錯就錯叫喚到底吧。 當地有句俗語叫“小小野草向遠方”,說的是人要有一顆野草之心,不畏艱險,不懼萬難,去拼去闖去奮斗。這讓我想起非洲大草原上生長著的一種叫做普羅提亞的植物。這種植物遍布草原,不論什么季節,它總是一副奄奄一息的干枯模樣,仿佛隨時會被風連根刮走。加之當地干燥的氣候,常常帶來防不勝防的季節性草原大火,將其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普羅提亞以倔強的姿態,積蓄,蘊育,耐心地等待雨水的到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永不言敗………… 去年春末,我在山野潮濕地帶挖回一株虎耳草,并精心為其選配了一個上好的陶罐,每日澆水保濕。沒幾日,這草就長得枝壯葉肥。隨后不久,我出差,一去半個月。原想,這草喜濕,這次相隔這么久沒澆水,一定在劫難逃了。待回來一看,這草長得好好的呢!再細看,我愈加肅然起敬起來。原來,這草在這沒人澆水伺候的日子里,向不同的方向長出了七八根匍匐枝,而其中的一根匍匐枝越過了文件夾,妥妥地探到了我的一個沒有上蓋的水杯里。 這個水杯,有我出差前喝剩的半杯涼水在那里等待它………… (李宣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