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有味,就叫“年味”,彌漫在空中的鞭炮硝煙味,廚房里飄出的煮肉味,釀酒坊的酒香味,都是濃濃“年味”。年也有聲,或可叫“年聲”,鑼鼓聲,鞭炮聲,殺豬聲,拜年聲,聲聲入耳,一聽聲音就知道要過年了。 我兒時的記憶,最先讓人聽到的“年聲”,是殺年豬的聲音。一般在進入小年前后,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了,先是能聽到一陣尖銳刺耳的磨刀聲,所謂“磨刀霍霍向豬羊”。然后是眾人捉豬的聲音,東奔西跑的豬,嗷嗷亂叫,終于被五花大綁,按到殺豬凳上。隨著殺豬人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豬的嚎叫也由大到小,漸至無息,就去了極樂世界。然后就是放血、吹氣、褪毛、開膛,過年的重頭戲就此拉開了帷幕。 剁餃子餡的聲音,是最具韻味的“年聲”,也最有家的氣息。老話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尤其是過年,別的東西可以沒有,餃子是一定要吃的,就連在外邊逃債的楊白勞,也要和喜兒吃一頓餃子過年。進了農歷臘月二十八,你就聽吧,各家各戶叮叮當當剁餃子餡的聲音,此起彼伏,錯落有致,忽緊忽慢,時重時輕,匯集在一起,“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分明就是一曲雄渾壯闊的交響樂。餃子一吃,年就算過踏實了,心里有底了。 鞭炮聲持續的時間最長,也是最動聽的“年聲”。一進臘月,就能噼噼啪啪聽到零星的鞭炮聲,那是調皮孩子在嘗嘗鮮。臘月二十三是個小高潮,家家戶戶都要放上一掛鞭,算是過年的預演。除夕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能響到后半夜。初一早上,還要比誰家響炮早,誰家炮聲大。有經驗的人,躺在被窩里賴床,迷迷糊糊的,就能聽出這是麻雷子,那是二踢腳,還有竄天猴、地老鼠………… “年聲”里怎么能少得了鑼鼓镲鈸,愛熱鬧的后生和閨女們早就惦記著呢,一進臘月就組成了秧歌隊,還有旱船、高蹺。自家村里扭足扭夠,還要到鄰村去顯擺,去挑戰。鄰村的秧歌隊也不甘人后,敲敲打打來回拜,比誰的花樣多,誰的鑼鼓響,誰的人才出眾,衣飾漂亮。有條件的村子還組成了舞龍隊、舞獅隊,從初一舞到十五,有聲有色,其樂無窮。 拜年聲,是“年聲”里的主旋律。從初一大早晨起,左鄰右舍就開始互相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都是一片喜氣洋洋,個個滿面紅光,說不完的吉祥話語,道不盡的美好祝福。有電話的人家,那就更熱鬧了,電話鈴聲就沒停過,大呼小叫,一驚一乍的,全都是拜年電話,天南海北的聲音都通過這細細的電線聚到一起。自然,長輩們還要事先準備好大大小小的紅包,給晚輩們壓歲錢。 “年聲”的高配,就是請縣里戲班子來唱大戲,那得是財大氣粗的村子。辛苦一年了,也該聽場戲慰勞慰勞自己。在村口的打麥場上搭個簡易戲臺,掛上幾盞大號汽燈,演員們就濃妝艷抹,扭扭捏捏登場了。天還沒黑,戲場就擠得水泄不通,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湊熱鬧。演的全是喜慶的劇目,如《朝陽溝》《卷席筒》《天仙配》《大鬧天宮》《五女拜壽》《汾河灣》《女駙馬》等,老百姓是百聽不厭,一些熟悉的段子,老老少少都能哼上幾句。 鄰居三大爺,是個盲人,以算卦為生,一年四季奔波在外,只有聽到“年聲”,才開始往回摸。過年這幾天,他每天都靠著墻根曬太陽,就這還不閑著,一邊抽著旱煙,一邊對人言語說,我看不見但能聽出來,今年可是個“肥年”,光景都過得不賴,都惜福吧,老少爺們。 (陳魯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