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氏祠堂里一片沉寂。我們手里執(zhí)著三根香火,神情凝重。金佬伯公已近百歲,須發(fā)皆白,顫巍巍地捧著一塊嶄新烏黑的神主牌,上面赫然寫著“戴氏長齡公第二十九世孫戴云祥”兩豎排字————這是我親大伯,解放前被抓壯丁到臺灣,后來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了,兩家越走越親,誰知去年六月竟撒手西去!而因為疫情,我們竟無法親往吊唁! “親人,來歸啊————”金佬伯公扯起嗓子喊。年過八旬的父親、小姑禁不住老淚縱橫,我的眼圈也紅了………… 作為長房長孫,大伯從小受到無限寵愛,單從他的小名便可見一斑:根根————戴家的根呀!然而1948年秋天,這條根剛滿十六歲被國民黨抓壯丁抓到臺灣去了! 經(jīng)常有小道消息傳來,有說他逃去廈門的,還有說他被打死了…………奶奶的心在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被折磨得鮮血淋漓,每到年節(jié)里,看著那個空空的座位空空的碗,全家人都食不知味………… 直到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兩岸交流漸漸多了,大伯才輾轉(zhuǎn)托人捎了口信回來:他跟著國民黨敗逃到了臺灣,在一家電子廠打工,過得馬馬虎虎?!案€活著!”年過古稀的奶奶高興得撩起圍裙直擦眼淚。爺爺已經(jīng)過世,家里便悄悄和大伯搭上線,讓大伯回家一趟。 那年,我剛上小學(xué),正月初六,全家喜笑顏開,殺了一頭大肥豬,家內(nèi)外都擠滿了人:殺雞宰鴨的,搬桌擺椅的,燒水做飯的,笑語喧天。 臨近中午,一大群人簇?fù)碇鴥晌灰轮怩r的客人走近來:“快快快,親人回來了啊!” “根根,我的根根…………”奶奶嘶啞著嗓子叫。 “姆媽!我回來了!”大伯的眼淚噴涌而出,緊走兩步進(jìn)了門檻,按客家人的習(xí)俗跨過一個火盆,“撲通”一聲跪在奶奶面前。母子倆抱頭痛哭,仿佛要把所有的思念和苦楚全哭出來:隔了三十多年啊,昔日的少年有了白發(fā),盼歸的母親早已老眼昏花………… 大伯扶著奶奶、伯娓牽著我游遍了整個三洲,聽他們邊走邊回憶:他讀過書的小學(xué)中學(xué)、他放過??尺^柴偷過地瓜的田野山岡…………難得回家,我們總以為他至少要住上十天半個月。誰知,才過了三天,大伯就囁嚅著跟我們道別:“她說,太不習(xí)慣了…………” 奶奶氣得躺倒在床上:“這個白眼狼,真的是討了老婆忘了娘喲!” 在城里工作的父親和叔叔輪番解勸:“姆媽,真不怪嫂子,我們家里條件不好,人家怎么吃得好睡得好…………” 大伯娓逃也似的背影深深地刺痛了一家人,家里只父親和叔叔領(lǐng)份微薄的工資,收入少負(fù)擔(dān)重,更無力翻新房屋。大家好幾年都沒再提邀請他們回鄉(xiāng)的事兒,只年節(jié)下在電話里互相問候祝福。 后來,小村里的人腰包都慢慢鼓了起來。我們家蓋了三層小樓。裝修好后,父親代表全家豪氣沖天地掛電話給大伯:“大哥,來歸啊!這次啊,保管你和嫂子來了就不想回去啦!” 電話那頭的大伯卻聲音低沉格外失落:“老弟,你嫂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中風(fēng)了,躺倒在床上了…………” “告訴他,我…………很好!不要掛牽!”年過九十的奶奶已經(jīng)半癱在床,日盼夜盼再見大兒子一面,這時卻使出全身力氣大喊,一背轉(zhuǎn)身,兩行眼淚滾滾而下。 整整過了六年,大伯娓能慢慢駕駛著電動輪椅四處走走。奶奶卻在2009年的一天深夜,沙啞著嗓子喊了半夜:“根根,來歸啊…………”凌晨時分病逝了。 大伯、伯娓和堂兄匆匆趕回來奔喪。一見到爺爺奶奶并排的墓,大伯跪下抱著墓碑哭得撕心裂肺………… 我們扶著伯娓顫巍巍地行禮,再攙扶起哀痛欲絕的大伯燒香照燭。看著白發(fā)蒼蒼的大伯在火光中老淚縱橫,我內(nèi)心一酸,仿佛又看見了奶奶那雙淚光盈盈的眼………… 大伯、伯娓和堂兄這次住了半個多月,我們開車載他們到各處轉(zhuǎn)悠,邊走邊回憶———— 這條連接長汀與三洲的快速通道,修建于四年前,僅需二十幾分鐘。 這座褚紅色的大人嶺,曾經(jīng)被砍伐一空成了“光頭嶺”, 如今變成了郁郁蔥蔥的“花果山”。 這個名為“棗樹洼”的小山凹,原先只隨意生長些水稻芋頭,而今建成國家濕地公園,游人絡(luò)繹不絕,小鎮(zhèn)整日里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大伯、伯娓邊走邊感嘆:“好啊好啊!沒想到這才幾年工夫,就大變樣了…………” 臨回臺灣前,大伯伯娓笑著說:“一個小村莊都變得這么美了,整個中國的變化該有多大啊!我們商量好了,回去再幫忙帶兩年孫子,就回來養(yǎng)老,到全國各地去走走看看!” 我們都?xì)g暢地笑了,卻實(shí)在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等大伯孫子大了,伯娓病情又惡化了;等把伯娓伺候“上山”,他自己也油盡燈枯了! 遵照大伯的遺囑,堂兄護(hù)送大伯的骨灰回來老家,安葬在爺爺奶奶墓旁?!案赣H說,只能死后多陪陪爺爺奶奶了!”堂兄泣不成聲,“父親還說,要讓我們帶孩子多來大陸走走看看,和大家多聯(lián)絡(luò)感情,這兒,才是我們的根啊!” “親人,來歸啊!”我跟著叔公他們深情地喊————海峽對岸的親人啊,早點(diǎn)來歸,快點(diǎn)來歸,千萬別等到青絲變白發(fā),別等到陰陽兩相隔啊!在晶瑩的淚光中,我仿佛看到,大伯微笑著來歸,身后是海峽對岸千千萬萬的同胞………… (戴春蘭)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fèi)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tuán)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