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法治在線4月16日訊 粉墻黛瓦、白鷺忽飛、家家枕河而居……尋著古韻孑遺的悠悠京杭大運河而上,映入眼簾的正是“中國枇杷之鄉”——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塘棲村。 4月13日上午,“市域社會治理·全國法治媒體浙江行”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這個山清水秀的村莊,解密浙江美麗新農村的治理“密碼”。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塘棲村全景 “群策群力”治理 要說塘棲村基層治理水平有多高,“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就是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塘棲村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發展、促改革、惠民生,其中富有特色的五場千字系列大型活動正是村里治理有方的體現。“千家宴”“千福宴”“千壽宴”“千禧宴”“千家福”凝聚人心,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 “家家戶戶會派出代表參與圓桌討論,一起商量村莊發展大計、調解鄰里糾紛矛盾、講一講先鋒模范故事、表彰各類先進人物。”塘棲村黨委書記唐國標介紹說,村里一次比較棘手的拆違工作就是在“千家宴”之后,僅用60天就完成了30家企業、735戶農居整治,拆改面積超過4萬方。 基層看共富,治理見真章。為精準掌握群眾訴求,塘棲村自創“四個一”工作法:一輛單車走村入戶訪民情、一本筆記承載民盼記民聲、一張報表公開意見定任務、一周例會強化落實解難題;健全“四個一”+“黨員聯戶”機制,發揮“民情懇談”+“民主聽證”作用,實行“村情直通”+“陽光村務”制度,聘請“駐村律師”+“老法官”,最大限度減少矛盾糾紛發生量。 “老法官”調解現場 “法治素養”觀測 “八五”普法期間,全省逐步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鄉村和城市社區、人民團體及各類社會組織中設立“浙江省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塘棲村位列其中,成為臨平區唯一一個省級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 圍繞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塘棲村組織各方力量參與法治宣傳,形成網格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法治宣傳格局。村干部通過“晨跑下網格”活動,黨員聯戶、組長代表入戶等方式,收集村民的法律需求,提供個性化法律服務;利用“水鄉塘棲村”微信公眾號、村內核心區法治陣地,為村民及外來游客沉浸式普法;完善“一屏、一線、一終端”等硬件設施,開發“1+2+1+N”未來鄉村數字系統平臺,把法律服務精準送到村民身邊;推動“四季情暖”與普法結合,以黨建整合文化、群團、社會組織等資源,結合“美麗鄉‘春’、民俗一‘夏’、‘圓’來金秋、暖冬有‘禮’”等四季主題活動,面向村民、游客開展普法宣傳…… “我們還計劃邀請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專家團成員走進塘棲,為村民每月講授一堂法治課,授課形式可能是線下也可能是‘云’直播。”據臨平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在觀測點會加強內訓,提升法治骨干普法能力,邀請專家、法治能手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以少數帶多數,逐步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目前,臨平區已設立11個區級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通過在觀測點設立“一長三員”、挖掘各點位特色、青年律師觀測打卡、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在線答題等,充分發揮觀測點學法用法需求收集“主渠道”、普法效果觀察“瞭望窗”、法治宣傳教育“大平臺”的作用,力求實現人人懂法、處處見法的新局面。 “共富家園”蝶變 “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杭州市最強黨支部”……如今的塘棲村載譽百余項,這番累累碩果,都得益于該村始終堅持黨建統領鄉村振興,積極探索四治融合新模式,因地制宜抓發展、緊貼民生強治理、建強聯盟創未來,集全村之力完成從“貧弱村”到“幸福村”的蝶變。 早年間,塘棲村通過黨員帶頭推動土地流轉,騰挪出1000畝空間建成枇杷特色產業園。緊接著通過人才孵化帶動產銷銜接,建立青年電商孵化園,培育了130余名青年電商,拓寬增收渠道。同時通過黨建聯盟助推產業增值,與浙江農林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成功研發枇杷酒、枇杷花茶、枇杷蜂蜜等新型產品,走出一條“枇杷共富路”。 隨著經濟逐漸盤活,塘棲村開始創新共富眾籌模式,開發游樂產業,發展鄉村“共富樂園”;整合省級興村治社名師、產業發展帶頭人、高校教授、黨政人才等師資力量,發展紅色研學,建立鄉村“共富學院”;集聚種養殖品牌優勢,與塘棲枇杷專業合作社、草莓君等知名企業共同打造鄉村“共富果園”。通過 “共富樂園”“共富學院”“共富果園”全方位激發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建設出塘棲版“共富家園”。 (本報記者 楊建強 吳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