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徐淑云博士專著《衛興華經濟學術思想研究》,這是國內第一部以衛興華學術思想作為博士論文和著作選題的研究成果。研讀這部沉甸甸的專著,心中一閃而過的念頭是:暌違已久,無限思念。衛興華教授已逝世3年多,但人大宜園房間的燈光似乎還亮著,他深夜披衣筆耕不輟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老師、博士們寫文章、出專著紀念他,痛惜他帶走了一個寫作奇觀,帶走了一種稀缺的、難以復制的思想光芒。 衛興華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榮譽二級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研究的權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的泰斗,生前發表了1000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出版了50多部著作,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和“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我研究理論經濟學期間,當時已92歲高齡的衛老師受李建平教授委托,帶我學習過一段時間。我們合作撰寫了《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認識》《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理論問題》《嚴復法治思想對現代有何啟示?》等文章,分別發表在《東南學術》《理論與評論》《北京日報》,被《新華文摘》《紅旗文摘》轉載、推薦。我經常在微信上向衛老師匯報寫作事宜。只要發出信息,他總會第一時間上線,發來他搜集的材料和寫作要求,耐心給我解惑答疑。有時候在他家中書桌旁面批,他用紅筆一字一字審核,修改了一段又一段,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有一次,他贈我新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實踐》,看到“前言”有一句話不甚滿意,他直接在上面用紅筆修改。求真務實,已經寫在這位大先生的血液里。 衛老師曾經臥床一年多,我正好在北京工作,經常去人大宜園家中看他。他每次看見我,總是不無遺憾地說:不能坐著寫了,只能躺著寫。但即使在臥床,每天還是一副緊緊忙忙、整裝待發的樣子,想到一個問題,會不眠不休,直到研究清楚為止。碰到記者和編輯約稿,衛老師交稿的時間還總是“提前”的。衛老師特別跟我強調,不要說他是“發揮余熱”,“那是炭火燒完了,變成灰燼后還有的一點熱氣。我還要繼續燃燒,我燃燒得還很旺。” 2019年,衛老師已經95歲高齡。那年4月,他還在微信上囑我合作寫一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治脈絡的文章。后來他病重,住進了醫院,年底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衛老師被譽為“為人民說話的經濟學家”,把自己的畢生所學獻給這塊土地,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共命運。他從來不自命為居高臨下的思想精英,沒有擺過領路人和啟蒙者的姿態,他認為理論應該是真理的喉舌,要為勞動人民、弱勢群體的利益講話。他提出: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眾,只唯實,要敢于和善于獨立思考,探索真理。他的寫作有一股勃勃的生氣在里面,其正大光明之氣象,是后來者很少有的。他把大部頭《資本論》寫成簡明讀本,供全國干部學習。他經常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發言,提倡人人都可以像他一樣思考。2016年5月,我出版法治經濟專著,即使略欠單薄,他依然欣然提筆,親自為我寫序,鼓勵學得更深入更透徹些。他的等身著作背后,是他們那一代學者、大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底色,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 衛老師一生都在經世濟民求真理,他認知和分析問題的清晰程度,是近乎絕無僅有的。他提出的商品經濟論、生產力多要素論等,在經濟學界影響深遠,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作出重要貢獻。在李建平教授的鼓勵和支持下,淑云博士把《衛興華經濟學術思想研究》確定為博士選題,是一個十分正確而艱巨的選擇。衛老師經濟學術思想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把他發表的10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的大量學術著作和教材一一找到并進行文本通讀和研究,不僅是腦力勞動,更需要十二分體力付出的勞動。根據淑云博士的寫作計劃,以社會主義實踐和發展歷程為主線,將衛老師經濟學術思想劃分為三個階段,對我國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時代衛興華經濟學術思想所包含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呈現衛興華經濟學術思想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變遷發展歷程,歸納總結主要特征、影響和主要理論貢獻,這樣的寫作極盡寫作之難事。但難上加難的是,還要把對衛老師繁浩無垠的學術思想的網狀思考,用樹形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 淑云博士沉心篤行,嘔心瀝血,勇攀學術高峰,不負重望,用7年時間寫出這么一部45萬字的巨著,深入闡述了衛老師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理論、國企改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建與發展問題、經濟理論是非問題的辨析等方面的思想,實在是可喜可賀、難能可貴!衛老師所著的都是經典文章,但已經是完成的,是“閉合”的。而我們不斷進行的寫作,才會讓讀者跟隨他一起進行活生生的思考,和當下、未來的世界發生聯系,才能讓他的經濟學術思想,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遺產得到推廣和傳播,激勵更多的后來者。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世界上只有少數人配得上像衛老師那樣思考,而普遍人的義務就是去仰望他們。但我認識的衛老師,樂于寫人人都應該知道、也能夠知道的文章,希望成熟理性的心智像疫苗一樣,接種得越多,社會進步就越快。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我們該如何像衛老師一樣?也許,我們終其一生所做的是,鼓起千萬次勇氣對世界做一次蜻蜓點水。然而,即便只是蜻蜓點水,還愿不愿意拼盡全力?我想,這就是我們可以以他的精神為伴,從中汲取前進動力的最大收獲! (黃麗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