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繚繞,微風習習,一大早,在邵武和平古鎮古法豆腐坊里,市級非遺傳承人黃師傅做下了當日的第一鍋和平游漿豆腐。青磚灰瓦的街角,我的目光隨著這一片豆香氤氳向蜿蜒深邃的青石板路遠去。 有人說,來和平不吃豆腐就白來了!一碗剛出鍋熱氣蒸騰的豆腐腦,佐以一小碟咸菜醬蘿卜或白砂糖,美好的一天便從舌尖的滑嫩甘甜開始。確實,游漿豆腐、碎銅茶和擺果臺被稱為福建邵武和平的“三絕”,而運用傳統工藝制作而成的豆腐更是“三絕”之首。擁有上百年傳承歷史的和平游漿豆腐名聲在外,豆腐坊也成了來和平古鎮游客的網紅打卡點,白皙爽滑的豆腐腦和豆味純正、鮮美可口的豆腐是大家到和平首選的美食。 都知道游漿豆腐好吃,為什么好吃呢?這與它優質的原料和獨特的酵母凝聚古法制作工藝密切相關。百年來,聰慧的和平人充分利用土地,一直有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慣。和平盛產優質黃豆,好的食材奠定了美味的優質基礎。其次,和平古鎮游漿豆腐在做法上也與眾不同,它完全不用石膏或鹽鹵,只用陳漿作為酵母來制作豆腐。酵母盛放在一個大缸中,古法手工制作游漿豆腐用了多少酵母水,當天就要適量添加,以保證天天使用,天天不減。想要做游漿豆腐,得先以黃豆浸泡磨漿,接著將豆漿倒入大鍋中,文火蒸煮,之后按一定比例,逐漸加入適量發酵變酸的陳漿,再用大木瓢慢慢來回游動,所謂“游漿”。游漿是制作和平豆腐最重要最費時的一道工序,考驗的是制作人的耐心和經驗。待豆漿凝聚成塊后,再把豆腐腦舀起分成若干板,壓干、切塊、油炸,即成金黃色的游漿豆腐。真材實料的真、原汁原味的真都囊括在這一塊塊四四方方的美味中了。 “別看一塊小小的豆腐,這可要經歷十幾道工序,耗費四五個小時呢。它吃起來細嫩爽口,且絕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副作用,是真正的綠色食品。”黃師傅抬了抬他酸痛的手臂,不無自豪道:“一塊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這句民謠唱的就是我們和平的游漿豆腐。” 古鎮墻角深綠的青苔,勾勒出一塊塊磚的形狀。青石巷兩邊木格窗子被風吹得吱呀吱呀響,似乎還在講述過去的故事。我坐在百年的豆腐坊里,輕輕咬下一口剛出鍋的游漿豆腐,未及咀嚼,黃豆的清香已在口鼻之間彌散開來,鮮味極濃!我總覺得,品美食美味需要意境,就像喝武夷山的巖茶,需要翠竹、蘭香、流水,再配上錯落房舍后如屏風般隱約的青山、薄霧,才顯得清幽醇厚。這樣說來,只有在和平古街吃一碗豆腐腦,品一塊炸豆腐,才與心境相合,才與腸胃妥帖了罷。作家林清玄曾經這樣評價豆腐:“和鮑魚排翅同席,不以為貴;與青菜蘿卜共煮,不以為賤;在富豪酒宴中與龍蝦同烹,不以為喜;在窮人的大鍋里與剩菜雜燴,不以為悲。與竹筍青菜做朋友,它不顯露;與紅鱘九孔結伴走,它不隱藏。”可見豆腐是最為包容也是最為智慧的食材。一塊好的豆腐,既可登大雅之堂,也能隱于市集角落;既能成棟梁之才,也可遠退于江湖甘為綠葉。能上能下,可主可次,命運如何沉浮,它皆秉持本心淡然處之。同樣,不泯于世,不媚于俗,和平豆腐的真味,在于它的醇厚內斂,更在于它對自我的堅持和不懈追尋。有時候品嘗美食也能從中明白做人之理,何樂而不為呢? 春日里,和平古鎮沐浴在日光下,如同酣睡的嬰兒。天是高遠的藍,云是溫柔的白,淳樸寫滿了大街小巷,錯綜復雜的巷子深處,斑駁的李氏大夫第、和平書院和一些老房子默默佇立著,散發出一種沉靜的氣息。這里的老建筑歷經百年,風里行過,雨里走過,它慈祥地看著古鎮的人們繁衍生息、代代相傳,仿佛在告訴我們:人的一生,無論走了多少路,遇見多少美味,最終沉淀于心的,都會是最初那一份純真的情懷。宛如眼前這碗鮮嫩清甜的游漿豆腐,其實不需要多加烹飪,也無需多加點綴,它便能從舌尖激蕩起你直達心底的幸福。 (吳詠虹 作者單位:邵武市人民檢察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