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電視劇《絕密使命》熱播之后,隱匿在上杭黃潭河畔的牛角屋逐漸被世人熟知,很多人知道了牛角屋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 陽春三月,花意漸濃,一位朋友的邀請電話,猶如一縷清風,蕩起了心中的漣漪,邀我去黃竹村做客。我懷著朝圣的激動,爽快地答應下來,算是有機會近距離參觀黃竹村的牛角屋了。 黃竹村地處上杭縣茶地、太拔、溪口三鎮交界處,是茶地鎮的一個偏遠自然村。車到黃竹村口已是午后,黃潭河穿村而過,三折回瀾,生機靈動。過了石拱橋就算進村了,車子跟隨前來迎接的朋友,在村道蜿蜒而上。我搖下車窗,渴望的目光游走在山水相映、阡陌縱橫的村莊。小橋流水,樹木蓊郁,還有不知名的鳥青青翠翠地鳴叫了幾聲,像是不小心碰撞了夢的琴弦,格外嘹亮,瞬間仿佛踏進了“世外桃源”。此時此刻,遠離了都市繁華,抖去了塵世喧囂,時光好像被拉得悠長,一顆積蓄了很多煩惱的心如釋重負,頓時年輕了起來。 走進朋友家,一陣寒暄過后,我迫不及待地拉上朋友走進牛角屋,一睹芳容。原來,牛角屋就坐落在朋友家左側約500米處,一棟清代土木建筑,依山傍水,土墻黛瓦,古樸如昔,靜靜地臥在黃潭河畔,不禁感慨黃竹先人竟能覓得如此凈土,在此開基拓業,繁衍生息。朋友介紹說,牛角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依山勢而建,上下兩棟,每棟長100余米,形狀獨特,呈弧形,建筑面積約1900平方米,因遠看其形似牛角狀,故稱“牛角屋”。現黃竹村各家各戶,基本是從牛角屋繁衍而來。 踩著屋檐下的青石板,穿梭其中,仿佛穿越時光隧道,聽見牛角屋曾經的喧囂。廳堂上“清白傳家”那四個楷體大字,依稀可辨,如清風細雨,潤澤著黃竹子孫后裔的心田。那一堵堵古老的土夯墻,猶在向我們訴說老屋的歷史。那一根根被歲月侵蝕的梁柱,似乎在給我們講述牛角屋的春秋。那一排排迎風沐雨的木欄桿,幾百年來,默默堅守,見證了牛角屋的歲月變遷。屋腳下的黃潭河水,依舊緩緩流淌,好像在為我們吟唱千年的古老歌謠。 群山環繞,河水連綿,古屋深深,土墻斑駁,牛角屋就這樣隱沒在古木郁郁的鄉野中,獨自偏安一隅,幽幽散發出自己獨特的光芒。哪曾想,她也經歷過血雨腥風,烏云壓來,牛角屋的上空曾星月黯淡,演繹了一段慷慨悲壯的紅色史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牛角屋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一個重要秘密交通站。1931-1934年間,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經過黃竹村,在牛角屋設立了工農通訊社,主要任務是傳遞黨中央與蘇區之間的往來文件,運送蘇區急需的物質和經費,護送一批批黨、政、軍干部抵達蘇區。黃竹村青壯年紛紛響應,報名參軍參戰,運送軍需物質,傳遞情報,全村先后有十多名青壯年為這條中央紅色交通線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更悲壯的是,黃竹村因參加革命,支援紅軍游擊隊,1936年慘遭敵人“三光”政策摧殘。到新中國成立時,全村僅剩16戶54人,全村60.29%人口壯烈犧牲。 朋友說,電視劇《絕密使命》熱播之后,牛角屋那段隱秘而偉大的歷史不斷被新聞媒體報道,常有游客前來瞻仰。其實,新中國成立后,黃竹村就被評為光榮的“革命基點村”,牛角屋也在201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牛角屋走出來,已近黃昏。環顧四周,青山高聳。右側,一幅流光溢彩的鄉村圖景撲面而來,幾頭老牛在黃潭河畔悠哉游哉地啃著水草,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氣派樓房,沐浴在金色祥和的夕陽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曾經用鐮刀和錘頭劈開了陰霾和黑暗。而今,紅土地上的黃竹人,在牛角屋紅色光芒的照耀下,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破繭而出,邁出厚實的步伐,實現了勤勞致富的夢想。 臨走,我掏出手機,拍下牛角屋全景,留作紀念,我把照片命名為“紅色牛角屋”。當前路迷茫的時候,我會翻開照片,借著牛角屋的紅色光芒,點亮思想的明燈,指引前行的方向。 (上杭縣人民法院 賴大舜)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