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地多竹,溪岸、田頭地尾、坡地等隨處可見。竹像草兒,不擇地生,既矮若灌木,又高壯似樹,且堅韌如藤。有詩言“竹有七德”————竹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竹雖有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竹之七德,頗具靈魂,深入人心。 某日途經巖城東山濕地公園,見一花圃種有竹子,纖細的竹竿亭亭玉立在風雨里。竹節處生出或繁密或稀疏的枝杈,葉片綠中泛白,讓人仿若看到去年的風霜。竹子不似周遭花草絢麗多彩,更無濃郁之香,卻清翠挺拔,長身鶴立。竹下生了幾根嫩筍,形似一個個玲瓏精致的小塔,一層層筍殼護著節節嫩肉…………我徜徉其間,凝神細賞。任雨霧繞傘飛上臉,任雨水橫流浸鞋面,思緒悠悠,仿佛回到了童年———— 一個春日的上午,母親帶上我和弟弟去干活,到了地里,母親鋤地,姐弟倆就在山腳的叢竹間玩耍。正躲藏間,我忽然看見兩根青青竹筍,約莫三長,便拗下當槍耍,與弟弟噠噠噠地玩了起來。又當作箭,朝前方使勁丟去,比誰丟得遠。正玩得不亦樂乎,突然,弟弟的“箭”偏了方向,沒入水波漣漪的沼澤田里,他為失去難得的玩具哭了起來。母親聞聲,得知情況,對我說:“青妹子,不要拗筍。等小筍長成竹子,可作菜園籬笆,還可作篾條綁草,以后綁幾捆給你們挑。”一聽到挑草,弟弟破涕為笑!我想,好!鄰家姐姐大我一歲,早就會挑草了,她曾指著一堆芒箕驕傲地說:“這是我從屋背山上挑回家的,你挑得動嗎?”我啞然,沒挑過呢。嗬,以后若能挑上兩捆芒箕,就可以和她比力氣! 有時聞著鄰家飄香的筍,勾起饞蟲,央求母親去拗筍吃。母親說:“青妹子,我們不拗筍吃,讓它長。”我睜大眼問:“別人家都可吃,我們家為什么不能吃?”母親振振有詞地說:“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不吃筍,等它長大了,就變成錢給你花。”筍會變錢?我百思不得其解。 母親對筍十分“忌口”,究其因,按現在的說法,母親是想把筍的價值“最大化”,即長成竹子,或砍來賣錢,或加工成竹器賣,讓每一根竹筍都能長出光芒。原來,每根竹都是母親心頭的錢寶寶啊! 秋冬季,村里有人大量收購竹子,每百斤一元錢,稱完重就給錢。有賺錢的機會,于母親來說,是奔向美好生活的開端。清晨,母親吃完飯,用搪瓷缸裝好飯菜,放入筷子,布袋一兜,挎上肩,拿起鐮刀就邁步。母親走前與父親說好到哪地哪山,那些地方人跡罕至,偶爾能看到山上一簇簇竹葉。山間無路,不僅灌木多,還荊棘叢生,得開山劈路。母親砍竹動作麻利,手起刀落,再劈去竹杈,斷成合乎要求的長度,放于平坦處,捆綁好。有了兩捆,拿木棍兩頭穿插起來,便成了一擔。 母親有時一天能砍三四百斤竹子,分成三擔。父親來挑竹,到了山腳,一看到母親做的記號(放了布驚草),不用多想,挑起就走,而后再返回挑一擔。然而,竹子越砍越少,人卻更辛苦,翻山越嶺耗費體力,還有隱約的失望。即便如此,母親還是沒有放棄,每天迎著晨曦出門,踏著星月到家。一天能掙一到四元錢不等,母親由此渾身長勁,神采奕奕,四個孩子讀書費用就有指望了。 有次晚飯時,我聽見父親壓低聲音對母親說:“以后進山,沒砍到竹子也不要走太遠,少點就少點,人要安全。你說,我在幾座山腳叫了你那么多,都沒有回應,天又黑了,我能不急嗎?”父親雙眼微紅地看著母親,仿佛一轉眼母親就不見了似的。母親卻顯得若無其事:“好,我知道啦。”母親似一根藤條,韌勁十足,從這山攀越過那山,越延伸越有希望。 沒有手表,母親在山中也不知時間。肚子餓了就吃,天黑之前回家。秋季還好,天氣不太冷,飯不熱也不冰。到了霜雪天,飯菜凍冰成一坨,吃么,扒拉不動,不吃又餓。母親把飯拿到流動的水溝處,接水攪動,一次不行,再接水攪,直到那飯松散為止。一口飯要含在嘴里許久,溫熱后下咽。后來,母親頭晚蒸好咸米糕帶去當午飯,手捧山溝水配米糕。父親讓母親霜雪天不要進山,天寒地坼,讓人各種不安呢…………母親卻依舊穿行于山間。 我經常屁顛屁顛去等母親。有次經過一個小店,母親放下竹擔抬手擦汗,有人勸說母親:“嫂子,不用那么辛苦,叫你家男人來搓搓麻將,打打紙牌,坐著清閑收錢,比你漫山遍野跑舒服多了…………”母親笑笑,未答。事后,母親與父親說起那事,還警告父親:“你可千萬不能去賭錢,否則的話…………”父親舉手保證:“我不會賭錢的,你放心!”接著又調侃道:“你管這管那,權利好大。” 母親佯作生氣:“怎么,不能管嗎?” 其實,那次我還聽見有人說:“那老婆奴,給老婆挑竹…………”我甚是不解。長大后才知道,有些大男子主義者,把生活擔子都撂給女人,自己當起甩手掌柜,這樣的家庭,怎么能和諧幸福呢? 家里經濟常常入不敷出, 父母從不怨天尤人,亦不推卸責任,一起撫兒育女,伸手用力環抱住這個家。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帶著家人慢慢從谷底往上走。 時至今日,近四十年了,有個影像,于我記憶猶新:夕陽西下,一個疲憊的身子,挑著一擔重重的竹子,艱難地行走著。余暉暖暖照射大地,黃黃的土路上,三列影子拖得很長很長…………在生命的長河里,母親經常被夾在竹擔中間,走著,走著,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根有靈魂的竹子! (葛小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