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茶,是一件雅事,卻又不囿于此,事實上,它兼具大雅大俗的氣質(zhì),既可相伴琴棋詩畫,讓清幽之氣盈滿屋;亦能混跡市井里弄,聚攏起塵世的煙火氣。 獨居雅致茶室,焚一爐香,插三五支花,翻七八頁書,細呷一口清茶,教苦盡回甘的滋味兒在舌尖上暈染,這或是才子佳人的做派。不管街頭巷尾,進館即落座,怡情也好,解渴也罷,圍坐總不免熱鬧,恰應(yīng)了“品字三口”的涵義,喝得愜意,聊得暢快,這正是尋常百姓的方式。 心靈的寧靜,坊間的歡愉,盡在這一杯茶里。 有茶入喉,就聽得秋風瑟瑟、秋雨叩窗,而不覺凄涼;就受得世事無常、案牘勞形,而始終對生活保持熱誠。茶水或濃或淡,磨礪或長或短,都將在吞咽中完成質(zhì)的升華,流淌于我們的人生之通透。 以茶入心,一切嘈雜、紛亂、計較、不安…………便都歸于寧靜。“茶心淡淡,茶心久長,茶心彌漫,茶心終身相伴。”這是王蒙筆下的文字,也是一位真正的茶人的經(jīng)驗之談。 飲茶,需先煮水沏茶,在單位無法擺弄茶器,便以飲水機和水杯代替。我常常覺得,茶葉在杯中的浮動,對應(yīng)著人生的起起落落。剛?cè)胨畷r,它尚處抱成一團的狀態(tài),這像不像一個人初涉社會、處世未深的樣子?不一會兒,卷縮的葉片兒逐漸舒展,在由亮白轉(zhuǎn)向淡黃的水色中優(yōu)雅舞動,這像不像一個人越過山丘、游刃有余的樣子?而當水色更深,葉片兒放緩了步子,慢慢滑落,最終沉入杯底,這像不像一個人曾經(jīng)滄海后的從容淡然? 茶在杯中沉淀,人在茶中蘇醒。到了此刻,也只有到了此刻,才能有醇香的茶味,才能有生命的分量。 何時宜飲茶?無時不可飲茶。四季輪轉(zhuǎn),杯中茶不斷。春日飲茶,淺嘗淡雅花香;秋日飲茶,講究溫潤之道;冬日飲茶,圍爐團坐可親。那么,夏日呢?暑氣沖天之時,飲茶得用大碗,沏好的茶水從壺中飛流而下,澆得滿滿當當,濺落的水珠在桌面上自成一幅“亂玉圖”。此刻,飲茶之人只需敞開衣襟,揚起脖頸,“咕咚咕咚”暢飲一番,渾身的汗毛孔剎那間“張開了嘴巴”,由內(nèi)到外不由自主地爽快,好一個淋漓盡致!清清茶湯,潤喉、消躁,“識得此中滋味,覓來無上清涼”,誰能說飲茶不是一種絕佳的消暑納涼方法? 自然,大碗喝茶,難免為文人雅士所笑,所謂“茶道也,貴在品”。不過,茶中百味,杯里乾坤,各人有各人的喝法,不必暗里束縛,自在就好。 吟詩有詩友,下棋有棋友,品茶亦有茶友。我的一位茶友,堪為“茶癡”,為了覓得自己心中那“一壺茶”,簞食瓢飲走遍大江南北,流連于湘、鄂、滇、黔、川、閩等多地。從衡山的云霧茶、星斗山腹地的毛壩紅茶,到勐臘縣王子山的曼松貢茶、四川高原的苦蕎茶、羅布泊的麻茶,他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還寫出了一部蔚為大觀的“尋茶記”。愛茶之人,多為性情中人;尋茶之人,當為至情至性之人。與茶人結(jié)交,不為世俗所累,其樂無窮。 獨飲幽,對飲趣,若得浮生半日閑,那就“吃茶去”唄。茶,絕不僅是一種飲品,它的馨香穿越時空,創(chuàng)造出廣闊的精神世界。宋詩有云:“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飲到深處,喝茶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簡簡單單,自自在在,輕輕松松。 人生何以無遺憾?唯與茶相知。 (劉學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