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人沈括《夢溪筆談》記錄一則趣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慶歷中,群學士會于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簣,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 梁實秋據此總結說,北人不大吃帶殼的軟體動物,不是不吃,是不似南人之普遍嗜食。 北方人不“嗜食”,是北方貝類品種和產量,比較南方,確實少。如果把貝類,像常人口語里的定義、或中國古文字描繪的雙殼的貝,在中國估計擁有的一萬多種里,長江以北、黃渤海的物種,應不超過三分之一。其余分布江南一直到遼闊南海。 蛤蜊,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各地所稱蛤蜊或蛤,很不相同:花蛤————菲律賓蛤仔和雜色蛤,文蛤————文蛤、麗文蛤、斧文蛤七八種,環文蛤————什么青蛤、白蛤、黃蛤、藍蛤、美麗蛤仔之類,鏡蛤與三角蛤的各種細分更難記其數,油蛤,紫蛤,還有各種蚶、甚至貽貝,也被有些地方叫做蛤蜊。 總之,各種雙殼類,無論圓形、橢圓形、斧形的都扔進這個大盲盒里。 去年,有人邀我寫一篇中國貝類,我認真地把代表性的蛤蜊又吃了一遍。 遼寧東港的大黃蜆子,俗名青柳蛤、飛蛤,中文學名叫中國蛤蜊,是名副其實的蛤蜊,而且是中國僅存的優質蛤蜊物種。 黃海是環太平洋暖流黑潮的支梢,與發自白令海寒冷的大陸沿岸流,糾纏融匯之地,冷暖水交混之處,生物鏈多元而繁富,往往造就優良漁場。它的貝類與魚蝦藻類不以品種勝,而勝在低溫下緩慢生長凝成的鮮美嫩脆與濃郁風味。同樣的物種,北方比南方好吃,道理在這里。 大黃蜆子更有鴨綠江水滋潤,肉體肥大而味佳、肉質緊致而細嫩,乃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名產,讓丹東人自豪不已。我數年來一直上網買這美鮮,清汆、淡炒各一大盤,一口一個,蛤肉恰恰滿嘴,清鮮略遜花蛤,但飽滿遠勝,尤其有性腺成熟的濃醇芬芳! 江蘇人驕傲的蛤蜊是文蛤。如東人對文蛤的自豪,到了主婦燒個青菜湯也要加它壓味,就像在嗜辣的江西湖南貴州四川,不放辣椒不是菜。 文蛤有七八個種,遍生于中國沿海,俗名滑蛤、滑皮蛤蜊花蛤、黃蛤、海蛤等等,古代稱其中大者為車螯。繁殖期味道最鮮。《酉陽雜俎》說,“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遂詔令進貢。東晉南朝時代,偏安江左的皇室貴族追求海鮮珍品,車螯被捧為海鮮第一,一直到清代,據說乾隆也被它的多種氨基酸與琥珀酸復合的鮮味所惑,嘆為“天下第一鮮”。 文蛤吃法南北略異,煮蒸炒烤各擅勝場,奇怪的是如東也有浙江、福建,特別是潮汕一樣的生腌食俗。我推想,這可能與淮南在溫暖期曾屬百越之地有關。 中國貝類最多區域是東海。國家海洋博物館館長、《中國海洋貝類圖鑒》主編黃克立先生說,中國東海由于特殊水文環境,是世界上貝類最豐富的海域之一。 東海所以特別,是北上的環太平洋暖流的西流————黑潮,和發軔于白令海的大陸沿岸冷水流,進入臺灣與大陸形成的瓶頸地形,高溫高鹽海流與低溫低鹽冷水流碰撞融流,營養物質匯聚,滋養了萬千海族波民。 福建最著名、可能也是中國最高檔貝鮮,是閩江口的海蚌西施舌。它別稱貴妃蚌,俗名很土氣,車蛤、土匙、沙蛤,乃簾蛤目馬珂蛤科馬珂蛤屬之一種,臺灣稱為“西施馬珂蛤”。郁達夫《飲食男女在福州》評說以它為主材的閩菜翹楚“雞湯汆海蚌”,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西施舌這種非蚌非蛤的三角扇形貝,從朝鮮半島到南海皆產,獨獨在閩江口漳港成為不世之珍。它的嫩脆鮮美源于對生長環境的嚴苛要求,僅在閩江口漳港半咸淡海水里生存。從3厘米幼苗到9厘米的二三兩成蚌,須生長兩三年。二兩大小的一粒,產地價已經要200元以上,一般人不敢問津。 北回歸線附近的廈門灣,因為有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龍江匯入,營養豐足,氣候溫潤,成為許多南海熱帶物種與東海亞熱帶物種、甚至溫帶物種可以兼容共生之地。比如中國三種主要貽貝,厚殼貽貝、紫貽貝和翡翠貽貝,只在這里共生。 厚殼貽貝從日本北海道一路向南繁衍,通身深紫、恍若漆黑,仿佛積淀了一路風塵,到得此地就止步不前了。老家在菲律賓以南的翡翠貽貝在中國的北向分布,也止于廈門灣————像許多熱帶生物過此難活。原籍地中海紫貽貝,七八十年前傳入中國北方,1972年被移植到東海。 這三種習性不同的貽貝,在廈門灣能垂直分布于同一海域,翡翠貽貝像閩南女孩,生命力頑強,潮水及處即可生息。紫貽貝從低潮帶開始,與翡翠貽貝一起深生到10余米處,厚殼貽貝則從低潮線一直生長到水下20多米。 2021年春天,我到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北侖河口防城港,漫游市場,品食海味,確實未發現有讓我驚艷的貝鮮。 我和當地朋友老吳討論,他說當地最好吃的貝類是一種“沙螺”,沙螺肉炒瓠瓜皮是當地名菜。后來傳了資料來,所謂沙螺,其實是生于福建以南的長紫蛤。 不過老吳說,北侖河口貝產之大宗者,除了文蛤、花蛤、江珧,翡翠貽貝隨處可見而且價格親民,滋味更是香美脆嫩異常,讓我吃了一驚。 他說,只消沸水汆兩分鐘,剝下肉來,蘸東南亞風酸辣汁或魚露、汁,都很好吃。貽貝的蛋白含量堪稱貝類之冠,能高達59%,但是以我七十年經驗,從來就是韌老而乏味,因此人們更喜歡將它做成干品淡菜,與它物一同燉煮。沒想到這里的如此新嫩。 海洋奇鮮貝類,和各種生物一樣,都是在繁殖期最肥碩鮮美。除牡蠣等少數貝類選擇春天,大部分貝類繁殖期選擇夏季,即可做后代餌食的微生物、浮游生物高速繁生的季節來播種,此時它們也吃出一身滿滿的肉,釀出生殖腺特有的脂香與風味。 “食當季,吃在地”,莫辜負這些夏令出世的美貝哦! (朱家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