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需太遙遠,只需倒回個三十年,在一條條連接村鎮的小路上,茶亭是并不陌生的景致。 我看見過剛建起的柱子還散發著木香的茶亭,它們如一個強壯的小伙子,穩健地站立在泥土路或石板路上;我也在不知歷經了多少風雨,已陳舊甚至已歪斜的茶亭下停留過,它們的柱子梁子椽子都已腐朽,已是耄耋之年,或許是接班的年輕人還未到,還在站最后一班。 它們孤獨寂寞嗎?我想是的。它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遠離了人間煙火,哪怕同一條路上有兩個茶亭,也最少隔了幾十里,彼此不能照面。后來我又想,它們是不寂寞的,因為它們頭頂的瓦片,和地上與山上的泥土,本就是一家人;而做成它們身軀的木材,和周圍的樹木,又能有什么隔閡呢?況且,那幾十里外的另一個茶亭,它們相互之間也是可以交流的,甚至可以談情說愛的,風能夠把它們彼此對對方說的每一句話,毫無差錯地帶到。 茶亭服務的是人。為趕路的人提供歇腳的地方,以緩解身心的疲勞,下雨時則為路人避雨。有趕長途的,走到此天黑了,甚至也把茶亭當作驛站。茶亭不同于涼亭,茶亭是有茶的。每個茶亭,都是有歸屬的,是附近哪個村鎮建的,所以,便有積德行善的村人,挑了茶水來,倒進常年安放在茶亭里的大木桶里。木桶蓋上,扣著一個碗,碗旁是一個安著長柄的竹筒,供舀茶水用。烈日炎炎下,趕路的行人走到此,口渴難耐,咕咚咕咚喝上幾碗茶水,酣暢痛快,便要覺得,天上的瓊漿玉液恐也不過如此,同時,對施茶的人,生出由衷的感激,感念人性的溫暖。 后來,隨著道路建設越來越完善,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都建設了公路,沒人走路了,這些原來矗立在小路上的茶亭,因小路擴建成公路都一一拆除了,消失了。只是坐在車上的人,經過此地時,常常會說:“這里曾經有一個茶亭。” 而另有一部分茶亭,卻比直接拆除更讓人牽掛,讓人想起便隱隱地心疼。它們所在的小路,未擴建成公路,公路為縮短路程,從山后面走了。于是,小路荒廢了,生出雜草來,長出灌木來。因無人打理、修葺,茶亭也加快了朽壞,歪了,倒了,成了一堆廢墟,成為了土與塵————哎呀,它們是不是回家了呢?是啊,萬物的歸宿,包括人,豈不都將成為塵土,回到大地之懷抱嗎?想到此,對茶亭的憂愁,減輕了許多。 (張先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