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家鄉(xiāng),如果有人問你是哪個村的,一般會有兩個答案,一個是書面的也是官方答案,這個必須是身份證上的地址,而另一個則是口語表達的標準答案:古縣半林。 是的,簡潔而規(guī)范。這個地址和身份證上的地址沒有一個字重合,但是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人都知道她代表哪里。她代表的是兩個普通的村莊,卻也代表了一段古老的歷史,這個自稱也許便是祖輩血液中對自己家鄉(xiāng)在歷史坐標中的一種堅持吧。時至今日,等我查詢了家鄉(xiāng)的歷史,古縣半林這四個字竟有了在影視劇中忽聞“常山趙子龍”的些許厚重和自得。至于為什么是代表兩個村莊,這個后面會有答案。 古縣指的是龍溪古縣城,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治所設于龍溪縣桂林村(今福建漳州市區(qū)南郊顏厝鎮(zhèn),戶籍上屬龍海區(qū)管轄,現(xiàn)已劃屬高新區(qū))。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鼓勵民間建造佛寺并下旨規(guī)定每縣都要建一座佛寺,俗稱“官寺”。龍溪縣官寺始建于龍溪縣建縣之時,因當時桂林村常有鸛鳥投林,故名鸛林寺,是漳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院。后桂林村也因鸛林寺改稱鸛林,現(xiàn)在很多史料上并沒有以鸛林作為行政地名的記載,不過這個名字一直被鄭重地刻在老家墓碑最上方。古縣的最后輝煌一直持續(xù)到南明永歷六年(1652),也就是清順治九年(1652),鄭成功在龍溪古縣城與清兵萬余人激戰(zhàn),致使龍溪古縣城大量房屋被焚毀,鸛林寺主寺也毀于一炬,僅存齋堂,因主祀泗州佛祖后改造為泗洲庵。 古縣半林的“林”,特指的就是鸛林,鸛林分為上鸛林社和下鸛林社,則實為鸛林一分兩半,流傳至今便稱之為上半林和下半林。泗州庵所在為下半林村,而上半林卻已不見于行政名錄,日常直稱半林或上半林,其以半林圩市為界分為園中村和上溪村。因半林廣植荔枝,名取荔枝園中和古縣溪上游之意。我的父母分別來自園中村和上溪村,想來我是有資格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半林人”的。 鸛林祖輩在明清時期戰(zhàn)汪洋,過臺灣,遠渡南洋,扎根印尼、馬來西亞等地,他們祈求平安,懷抱信仰,以開拓創(chuàng)業(yè)之心突破茫茫大海的阻撓,開創(chuàng)了華人海外基業(yè)。臺灣省嘉義縣中埔泗州佛祖寺組織信眾回古縣鸛林寺祖廟訪問時曾講述道,在臺灣一直流傳,幾百年前泗州佛祖曾分靈四尊,第三尊到臺灣,第四尊到南洋。現(xiàn)在印尼東爪哇省省會、印尼第二大城市名字就叫泗水,傳說就是因為明清時期,福建民眾拓海遠渡南洋帶來的泗州佛祖信仰,建立泗水廟演變而成。如今的漳州泗水庵已稍顯老舊,也不恢宏,然因為鸛林祖輩的開拓進取,卻讓泗州佛祖也遠渡重洋,擁有廣大信眾,香火廣幅萬里數(shù)洲。 上半林現(xiàn)存比較特色的古跡是兩座土樓,分別叫做吉陽樓和吉水樓,一座在園中村,為圓形土樓,已不能住人,木制建筑消失不見,唯剩土墻,墻上有雀鳥啄洞作窩,墻內幾株果樹茂盛,綠葉團簇為土樓作蓋,遠見頗有“故樓依舊”的感覺。上溪村的是方形土樓,雖也顯老舊,但還有幾戶老人居住其內,出入大門仰觀牌匾頗有莊重森然的感覺。 古代歷史名人要入祀鄉(xiāng)賢祠是非常不容易的,就漳州來說,康熙、乾隆版的府縣志記載元代入祀鄉(xiāng)賢祠,僅王吉才一人。史載其出自龍溪下鸛林社,官至泉州路學正,其為人師表,恪守禮節(jié),注重儀容儀表,平日雖在家庭,也衣冠整飭,面容端重,但人們從未見他疾言怒色。而漳州現(xiàn)存楊老巷,楊老洲則是為了紀念明朝出自龍溪上鸛林社的楊聯(lián)芳,字蘅苑,曾任杭州知府。他為官正直清廉,不避權貴。有大官子侄驕橫違法,楊聯(lián)芳廷杖處罰之,使豪右斂跡。楊聯(lián)芳雖然敢直言抗上,但對待鄉(xiāng)親卻平易近人,里人敬重他稱之為楊老,故名巷、洲以記之。兩位鸛林歷史鄉(xiāng)賢皆是外表溫潤隨和內心嚴正的真君子,代表了鸛林人血液中的一股精氣和傳承。 我在外地時,曾前往一位同村親戚家拜訪,他是一位書法家,家中自號古林齋,其意便是取自古縣半林。也曾見過一篇新聞報道,一些旅臺老龍溪人1966年在臺灣成立臺灣龍溪同鄉(xiāng)會,他們常聚在一起敘鄉(xiāng)誼,憶往事,為解思鄉(xiāng)之苦,共同回憶手繪《龍溪街道圖》,經過多次補錄修正,圖成之日,同鄉(xiāng)會如同過節(jié)一樣熱鬧,有人看著地圖更是眼淚奪眶而出。這便是游子對家鄉(xiāng)共有的愛戀吧。我想古今以來或許許多“同鄉(xiāng)”不一定知道古縣半林的歷史或者其中蘊含的文化寓意,但他們秉持“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謹守方圓,拓土四海,又心念祖國家鄉(xiāng),常懷孺慕之心,以行動豐滿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形象————古縣半林! (蔡智敏 作者單位:漳浦縣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