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映成趣的是,你如今到盛產人參的東北,在館子里點要蟶子,掌柜聽不懂,你得說“小人仙”,他才明白。 看來許多物事體認,東西南北英雄,常有共識。 說到名字,就不見得了。 它是中國人最早養殖的貝類之一,生息于河口或低鹽海域的多軟泥灘涂,很多地方俗稱泥蟶。學者定名時,見殼頂至腹緣有一條微凹的斜溝,狀如縊索,給起了駭人的官名,縊蟶。潮州人見它長殼如富婆指甲而稱指甲蟶,日本人以它繞殼心的一圈圈絲紋為嵯峨云髻而叫揚卷貝,說來都比這名號雅致。 中國人自宋代開始養蟶。 殖蟶與養蚶,皆似種水田,選地、圍、開溝、平整做田,然后播苗。 《閩書》介紹養蟶要義說,蟶“夾雜咸淡水……乃大”。夾雜咸淡水的海域,一般即河口,營養富裕,餌食豐饒,灘涂常常是褐色油泥,乃上佳蟶蕩。 郭柏蒼《海錯百一錄》記敘養蟶作業頗詳:“耘海泥使極滑,名蟶蕩。潮汐往來,即蠕蠕如眉睫,移種他蕩,或分人蟶埕、蟶田。三晝夜即各立門戶,豎而飲露,寢而飲泥。潮至,兩巾上仰。無后竅,故易大。” 養殖的蟶種,過去靠采集野生蟶苗。冬至后,蟶農把含蟶苗的泥沙耙起來,堆畦。蟶苗要吸食,自會鉆到畦面。次日再刮耙畦面沙,堆成新畦。如此反復數次,米粒大小的蟶苗被富集起來了。 春頭播的蟶子,夏天收成,稱新蟶。長得慢、養到翌年三四月收成的,叫老蟶,產量能翻倍。不幸被播到水瘦地脊地方的,只好熬三四年。 福州連江有更講究的養法,叫盤種蟶。立春播苗,春分后挖起,移種往低潮蟶田。同樣在八月收成,蟶子吃了兩處營養,產量多出數成,價格也高了一半。 蟶子的食旬——最肥滿美味時間,自北向南推遲,應是為子代生長選擇最好溫度。鴨綠江口的丹東,從秋天到翌年二月份肥實。著名的寧波長街蟶子,四五月最好——象山漁諺說,八月蟶瘦得剩根筋。溫州人則說,七月稻黃蟶子肥;到相鄰的閩東,像聶璜在《海錯圖》里記的,“獲稻時則瘦而腹腐”。及至閩南,它美在盛暑,九月吐漿后,蟶肉癟瘦,鮮味也大減。 不同年份的蟶子,滋味不同。 當年新蟶稚嫩清鮮,閩南人喜歡生剝了勾芡作羹,煮瓜湯或者湯粉。無論生剝、汆剝,都可用做炒米粉炒面的主要配料。辣炒,或以姜蔥醬爆也行。 越年蟶肥碩。用來做鹽烤老蟶、椒鹽鐵板,或者剝出沾五香粉、裹生粉再油炸,余鮮依然濃深。 盤種老蟶肉韌結實,味道也濃厚了,在兩可之間。以我之見,做清蒸插蟶最相宜,一個小盅里擠擠挨挨插滿,澆一點黃酒,或僅蓋一層姜絲,最原滋原味,那插蟶湯是不可多得美鮮。可惜福建出產盤種蟶的,如今只有連江兩個鄉村。 去年小暑,連江朋友林立東給我寄來盤種蟶,煮醬油水,一個個壯碩肥滿,很有嚼勁,一肚子成熟性腺的芬芳。 最簡美味是清煮。備好蟶子,水沸下鍋,加入姜末或姜絲、少許鹽。水沸就鮮味滿屋,揭鍋一看,蟶子全都張開來,袒露玉體,嫩白嬌黃,香味撲鼻,湯色淡白如乳。 蟶子和多種貝類輪番占據了南方海邊人家早年的夏季餐桌。就中我最喜歡兩道蟶菜,一是酸辣蟶羹,一是蟶羹絲瓜米粉湯。 前者很開胃,給味蕾驅趕盛夏的慵懶。后者是提前來的秋韻,十分爽口怡神,但腸胃不強者莫貪戀它——蟶子性涼,米粉也涼,兩涼齊催,焉有不瀉之理。 中性的選擇可以做蟶煎,把生剝蟶肉與紫菜、番薯粉攪和煎了,別有滋味。 決定蟶子滋味的,不止年份與食旬。生活環境——說到底是養法、地域、鹽度、氣溫和與之關聯的養分差異,蟶子滋味也不同。 生長在肥水流及、泥沙比例適中灘涂的蟶子,殼色黃綠,味道特別鮮美,是蟶中極品。殼色褐黃者、或有花斑紋者次之。殼色灰白的蟶子,一般生長在含沙量較高的海區,癟瘦,味道又次一等。 殼色烏黑的蟶子,是魚塘里養殖的,烏黑底泥散發臭雞蛋味道,蟶子十天半個月才見一次太陽,肉質軟爛,等而下之——不幸的是如今我們經常只能吃到這種黑蟶了。 在福建,其實還有兩種更好吃的蟶子。 一種是尖刀蟶,也叫劍蟶,殼色淡黃滑亮,形態比縊蟶扁平,肉味細膩清鮮。它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種,廣東、福建和浙江沿海廣泛分布,但以霞浦縣福寧灣產量較大。聶璜《海錯圖》里詩意歌頌它:“長劍倚天,日日爭明;余光落海,化為小蟶。” 另一種是獨腳蟶,外形如縊蟶,唯個體略小、殼薄如紙,殼上無明顯的生長紋,玲瓏剔透。奇特的是它的兩支吸水管聯合如一,故又稱“單腳蟶”。一百多年前完成的中國海洋生物里程碑著作《海錯百一錄》里,撰寫者郭柏蒼說:“獨腳蟶,味美于蟶而小,頭只一巾,故呼獨腳。” 1973 年,我國首次發現了淡水蟶,鑒定為淡水蟶新種, 之后在廣東深圳河、浙江杭嘉湖水域和山東微山湖迭有發現。 但淘江單腳蟶與它們形態明顯不同,棲息癖好詭異,它只生長在閩江支流淘江的幾個河段,累計四公里,并且只在崩岸硬地挖穴。 我猜測它是在閩江口潮水往復水域,逐漸適應低鹽水演進的,1979 年被確認為世界新物種。單腳蟶在上世紀盛產期,日產量數百斤,譽滿閩中。如今幾乎見不到野生的了。 單腳蟶經挽救,已可人工繁殖。人工養殖品外形、口味與天然者仍有差異。我在本世紀初吃的,想來是養殖的,那份爽脆口感、奇鮮風味已經讓我驚艷不已。是硬地挖穴練出的肌肉更發達、咸淡水交匯處營養更富足吧? (朱家麟 文/供圖)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