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福建人像情人般摯愛的巴浪魚,一名之下,至少有正巴浪、竹葉巴浪、寬身巴浪、紅尾巴浪等五六種魚。 它們都是流線形身材,背脊藍黑、腹部銀白,這是海洋表層洄游魚類的標準體征。快速游泳,進化出瘦長尾柄、大開裂尾鰭和降低水流阻力的鱗。 巴浪跳跋于湛藍洋面,一陣陣躍起落下,追隨波濤而去。明代胡世安《異魚圖贊·閏集》里記錄它,叫“波郎”。我認為這是原名,后來才畸變做“巴浪”“巴攏”。 胡世安說,波郎“五六月間多結陣而來,多者一網可售數百金”。可見身價不賤。巴浪原不是常見魚種,1980年出版的《福建海洋經濟魚類》收錄了臺灣海峽常見的125種魚,竟沒它。五六十年前,閩南民諺還說:肉油(豬油)煎巴浪,好吃不分翁(老公)。證明至少在貪吃婆娘眼里,它是稀罕美味。 巴浪所以稀罕,乃種群弱小,二來舊時漁法是延繩釣,雖然用鉤陣伺候,它不易受騙吞鉤。 閩江口向來盛產巴浪,雅稱“魚”。清代有一次大洪水,沖下許多稻草。定海漁人發現眾多巴浪隱蔽其下,遂發明“魚樹”:數丈長粗草索隨石墮海,索上隔半米扎一圍稻草,隔二三十丈置一樹。巴浪、青花、仔甚至鰹魚等游來,各各口銜一莖稻草,兀自隨波逍遙。 漁船繞樹布完網,三四個大漢合力拔樹外移。接著攏網,起網,多時一網四五千條,如此反復,不到一潮水就滿艙。 我的老朋友張亞清,幼年隨漳州石碼漁業大隊遠征舟山。他回憶說,那是漁家喚作“十月燒”的天氣,初冬回暖的大晴天。海面上突然有紫色波紋如云光倒映,遠遠近近,一片一片漾動。船長趕緊攀上桅頂兜椅,一看,不得了!每一片云光端頭,是槍尖一樣破浪的頭魚,領著魚群粼粼移動。 對船公母分開,繞著“云朵”布網。頭魚似有察知,轉頭領魚群要游出包圍。兩船上的漁民用石頭遠擲,逼令頭魚折回。兩船合攏起網,乖乖,一兩萬斤。 他說,幸好只有一兩萬斤,要是更大魚群,會把網撐破了。石碼漁民原來在內河、廈門灣捕魚,網具落后。而巴浪也不像黃花魚,黃花魚落網后擠死了,鼓腹浮上,把漁網頂到水面,堆起一座魚山,人能過去。巴浪一到收網,擠死了,鉛塊似地下墜,有時會把網墜穿。 1964年,廈門港漁民在全省率先試驗機帆船燈光圍網作業成功,漁業進入了燈光誘捕加大圍網快速包抄的強力捕撈時代。中國海域的傳統主角—大小黃花魚、帶魚、墨魚,在酷漁濫捕下日趨衰微,生命短、生長快、繁殖力強盛的巴浪,借機爭得了營養空間,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驟然成為旺族。千萬年來命定是小角色的巴浪,突然登上臺面,出演東海南海經濟魚類的第一要角。在東海,它竟占據全年中上層魚類漁獲量一半。 上世紀七十年代,巴浪極多。鮮吃不完,凍庫滿了,只能曬干。廈門港沙坡尾到處曬,鄰近的廈大綠茵球場也被借做曬場,每年幾個月飄揚著鋪天蓋地的魚腥海臭。 當時廈門人家,也在窗臺、陽臺、屋頂攤曬巴浪,兩萬多子弟在閩西插隊呢。那些新“農哥”寡油絕腥,大肚漢一天不吃兩斤米,走山路下水田腿都發軟。幸好天賜賤價巴浪,父母弟妹用嘴里摳下的魚,曬魚干、做魚松,遙寄山村。 曬巴浪很簡單,蒸熟,連日暴曬就是了。有功夫,把炊熟的巴浪剔凈骨刺,文火慢焙,用鍋鏟搓揉成絲,澆下些醬油,再灑點糖,就炒成香噴噴的魚松。 記憶中最好的巴浪魚干,是知青朋友方俊達剛從廈門回來,把整袋巴浪魚干拿出來下酒。他家巴浪魚干曬得如筍干脆硬,一掰嘎嘣響,十分耐嚼,一條配下二兩白酒,滋味深長。 巴浪魚干、巴浪魚松,成了當年廈門知青最主要的動物蛋白儲備。有個春頭,我們四條漢子小食堂,全部葷味只有三斤生腌咸巴浪魚干。那三斤生腌咸巴浪魚干,專意留著招待來串門的知青朋友。一晚收工回來,山窮水盡,咸菜都沒有。四個人又累又乏,粥熟了,等不得把咸巴浪煎煮蒸炊,草草水洗了,一人搶一條,撕咬下飯。那口咸澀腥臭,一輩子不會忘記。 40多年前,公務員全年收入甚至抵不上個體戶擺賣一天衣服。巴浪一斤一角來錢,只有干部和蓬頭百姓蹲在魚攤前翻揀,由是得了個新名字,“干部魚”,似乎是月薪數十元的國家干部的專供魚。風水輪流轉,“干部們”如今可以昂頭過魚市視巴浪于無睹了。惟愚頑如我者,摯愛巴浪,忠貞不移。 我看1929年資料,當年廈門高值魚如嘉臘、仔,產量各有50萬斤,巴浪不過區區0.6萬斤,做夢也不敢想有崢嶸頭角當大佬的一天。一甲子后,即便曾為中國第一帶魚捕撈大縣的惠安,1989年巴浪產量占全縣捕撈量三分之一,竟是帶魚的一倍,而嘉臘、仔已從統計表消失。 巴浪被推上東海漁獲第一把交椅,對它而言,或是喜劇。對人類來說,絕對是悲劇。如果繼續濫捕下去,這慘獲東海南海第三輪捕撈量冠軍頭銜的巴浪,誰敢說不會重蹈黃花魚覆滅前轍? 老廈門港人阮老古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東海還有一尺來長的大巴浪,討海人上岸,用緄索將魚尾一系,四條八條沉甸甸的,提著去看親友。如今它一代代變小,只好用網兜裝,一斤五七條,都是少年巴浪啊。 近年東山出現了養殖巴浪,身價比野生者高十倍,身形滾圓,銀皮泛白。以粗鹽,腴肥嫩潤,油香十足,鮮味濃郁得過頭,吃兩次就膩。但做刺身,滋味就佳。無論香美、油膩,向養殖發展的努力應該肯定,即便賤如巴浪者,還經得起人類多久的索取呢? (朱家麟/文 文波/圖)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