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夏末秋實之際,建陽小湖森林里各種菇自然而然地長出。一些雜品野生菇只要在樹林下都會長,而嬌貴的紅菇只生在原始的殼斗科林下沉積多年腐植葉中,其非常有選擇性。同一座大山,同一片原始寬葉林中,這邊長紅菇,而另一片就只長紅色的苦菇。 當然,只要有了很好的大森林植被,總會有菇長出來。當地紅菇有時一年會有兩季,頭季在蘆葦花開時,村民稱之為“蘆葦花菇”。這種菇時間不長,品種單一,一般只長紅菇,它如潮水一樣,只稍稍漲下就消失殆盡,錯過機會,連浪花也不見一朵。 而到了炎熱盛夏的尾巴,當無數的蟋蟀開始成天在大樹上拼命地“菇喜沙,菇喜沙”地叫的時候,大森林里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躁動。枯葉下的菇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村民各自在家中悄悄準備竹簍、背刀、膠底鞋等采菇工具,準備著大干一場,為家庭增收。因為這次菇的生長時間比較長,至少也有二十幾天。好年成到陽歷十月都能采到菇。 一切都像約定俗成似的,那些被世人當成寶的紅菇,正在大森林里散發著幽幽芳香。這有著豆蔻年華、干柴烈火般的欲望,出落得清雅高貴,讓人心潮澎湃,彌久的馨香,朵朵紅的、黃的、灰的,正是村民盼了許久的寶貝。 每每這時,就是村民最高興快樂,也最忙碌的日子。喜歡在樹下潮濕地中悄無聲息地生長著的紅菇,有的躲在樹兜底下,有的藏在石頭后面,有的潛在落葉里,有的伏在草叢間,像是故意和想采它的人捉迷藏似的。 平日里,靜靜的大森林無人問津,這時各種菇就從厚厚落葉的泥土里悄無聲息地長出,撐起各種各樣的美麗而有趣的小傘兒。這些菇中,叫得出名字的有梨菇、奶汁菇、蜂巢菇、榛肥、炭菇、白邊子,以及不能吃的爛手菇、鬼傘、石灰簍、酸棗蕊等等。 一般來說采菇是很私密的事,除了自家人,是不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菇跡”的。菇跡似私有財產,被小心翼翼地保護著。 有經驗的村民尋著菇跡而去,總是滿載而歸;新手或是沒有發現菇跡的人,走到到茂密的森林里。當感覺腳下土地松軟,空氣特別濕潤,認定是長菇的地方。這時把眼睛睜大,在枯葉與草叢間,小心翼翼地尋覓那躲藏起來的,紅顏白裙如女孩子般的紅菇。這樣漫山遍野地找,總能遇到不那么搶手的梨菇、奶汁菇等雜菇,看到了一樣也會毫不留情地采上一大簍。 從山上千辛萬苦采摘回來的紅菇,要一朵朵地放在竹席子上,放到太陽底下曝曬,直到曝曬成紅菇干。曬好的菇干收起來,貯存好,等到有販子到村子里來,村民們個個手提紅菇,待價而沽。誰出的價格高就賣誰。 最好的紅菇蕊苞干,一斤能賣到一千二百元左右。梨菇干一斤也能賣到兩三百元,未曬成干的奶汁菇賣二三十元一斤。從生機勃勃的森林嘗到甜頭的村民,是最懂得怎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群人。他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他們心里早已種下敬畏森林、愛護森林的種子。 如今采菇能手,一年收入最高可得五六萬元,這可是一大筆可觀的收入。加上春天采金櫻子花、蕨菜;秋天的毛桃、牛卵泡以及各種中藥材等副業收入,以及種田和打零工的收入。勤勞能干的村民,在不知不覺中過上了小康生活。 一座擁有無數森林的村莊,就是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村子最高等的風水。長久受到護佑的村民,守著這些金山銀山,不僅現在能帶來豐厚的收入,就是將來的子孫后代,也可永遠蒙福受益。 這里的特產紅菇,早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最美的名片。村民也在奔小康的幸福路上,一臉的幸福燦爛。 (陳理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