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自視為書癡的我,小學歲月里曾有不短的一段時間,對書不僅沒有憐愛之心,反而異常殘忍。 每逢暑假或寒假時總把課本撕掉,十張紙一起疊成一個三角形的紙包。紙包可以做什么?作為和同學或伙伴玩撲克的賭資,贏了會有更多紙包,輸了則紙包越來越少。那段時間里,我上學期用過的舊課本,從未完好地保存到下學期開始。我手氣不好,輸多贏少。既然已經學過,教材就沒有保留下來的價值。彼時的我,肯定是這么想的。 念及此事,恍如隔世。很難想象,當初的殘忍何以演變至如今的愛憐?我至今未解。我明白的是,書之由不愛到愛,非瞬間可以達至轉變的臨界點。它是一條因人而異的漸變之路,沒有可供總結、提煉的規律。 讀初中起,忽然喜歡起書來。為了在鎮上買一冊余秋雨的《霜冷長河》,與母親磨了一下午,拿到二十五元,興沖沖地跑到店里,把那冊書拿下。那是店里僅有的一冊,我能不著急嗎?萬一被人捷足先登,豈不錯失良機?那是鎮上唯一的一冊,一書在手,心中的富足感豈可言喻? 后來,加入貝塔斯曼書友會,認真填寫訂單,通過郵局把書款匯出,而后是如年深日久般的等待。等待著某一日,喜歡的文學書籍從遙遠的異鄉飛來。馮驥才的散文、舒婷的詩歌、林語堂的小說都是在那個階段讀到的。何為“書友會”?因書與作家結成好友,不也是可以的嗎?以書為紐帶建立起的友情,是牢固的、可靠的。 上了高中,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總要拐到東嶺鎮區,鎮上的郵政書店是我必停留、駐足的去處。這里倒不是有多少好書,其獨特處在于有最新一期的各種文學雜志或作文刊物。北京的《中國校園文學》、上海的《萌芽》、天津的《作文通訊》、江蘇的《全國中學優秀作文選》,還有忘了哪里出版的《語數外學習》與《課堂內外》,都是我每周余下生活費的最終去處。雜志的購買沒有打折一說,都是原價購買。當然,我并不因花了錢而空虛,反而因買了雜志讀了同齡人的佳作而倍感充實。 現如今,日日有書,日日閱讀,是我生活的必需。不為增加談資,與外力催促或某項任務無關,只因內心喜歡。喜歡的,才是持久的。 如果真要探究到底為何會有如此巨大轉變的話,不外乎這幾個原因。首先,撕的書是課本,對小學時成績一般的我來講,課本從未沉淀著多少美好的記憶。撕掉課本,并不等同于我不喜歡書甚至恨書。其次,文學書籍與作文雜志的魅力,實在不是課本中有限的幾篇文章可以比的。它們比文章有限的課本豐富、深邃、有趣得多。最后,我和書籍的情感鏈接在初中時確立,那正是我對外界好奇、對自我懵懂的年歲。書籍的出現是對這種狀態的最佳呼應,它瞬間打開我的視野,滿足我的想象,理想之光從此在心中激蕩。 由不愛到愛,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對我來講,成長所得中最單純、最豁達的一點,莫過于認定了書籍是最好的、最獨特的。看似薄薄的一本書,往往沉淀著無比豐厚、幽深的精神財富。它是我此生不再分離的摯友,只有傾訴沒有隔閡,只有理解沒有矛盾,只有深愛不會責怪。 (張家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