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你和爸爸就這樣把我放飛了呀?”高中報到前一天,孩子望著窗外那棵日夜相伴的高大玉蘭樹,淡淡地說了這一句。不知是無意還是有意,一向獨立、好強的她,此時似乎也有一股擔憂的潮水在心海涌動。 一陣風吹過,樹葉在風中搖曳,一聲清脆響亮的鳥鳴聲中,一只不知名的灰色小鳥從玉蘭樹梢上一躍而起,飛向另外一棵大樹的樹梢。 “不是完全放飛,只是給你更多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就像剛剛那只小鳥,她曾經也是在鳥巢里長大,可總有一天要離開溫暖的巢穴,振翅高飛,去尋找更高的樹梢,看更多的風景,你說呢?”母親微笑著回答。 “我知道,可是,想想以后我可能還要到外省讀大學、工作,離你們越來越遠,還是會有點害怕。”感受到了女兒平常語調中或深或淺的擔憂,母親抱抱她的肩膀。都說孩子無憂無慮,看來并非不憂不慮。 “你大膽向前走,相信自己,努力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就好,爸媽相信你就像一棵小樹,會茁壯成長,越來越高大茂盛。但是,要記住,無論走多遠,家都會是你的停靠港灣。”不知手心傳遞的溫度,是否能夠撫平孩子此刻的一絲憂傷。 脫口而出的鼓勵安慰,不僅是對孩子,似乎那一瞬間,同樣掩蓋了作為家長的一陣憂傷,增添了她的一份欣慰,只因為即將要面對的一次次離別,也因為孩子顯露出的這份對家的不舍,想必,家已經駐在她的心里,家的溫暖讓她留戀。 相信,這份對家的依戀不是憑空而來,它是用愛釀出的幸福味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溶解在孩子成長的悠悠歲月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甘甜,成為孩子最堅硬的盔甲。 思緒在回憶中倒流,那是孩子一歲半左右的一天深夜,父母焦急地抱著40度高燒的她來到醫院,在緊張的抽血化驗后得知是病毒性感染,醫生建議吊瓶好得快。正當大人在吊瓶和吃藥間猶豫不定的時候,聽到孩子稚嫩卻帶著堅毅的哭聲:“爸爸,我們回家!”滾燙的淚珠從燒紅的小臉蛋上滑落,似有一股升騰的氣體在眼前縈繞。在小小的意識里,也許家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回家是治愈疾病、化解疼痛的良方。 走進校園,看著孩子獨自完成報到,拖著大大的行李箱邁步走向宿舍,沒有一絲遲疑、一點怯懦,背影中的那份灑脫和堅定令人動容。不知道孩子是否意識到,從這一刻開始,她將拐過人生路上的一個彎道,進入一段嶄新的路程,踏上一次別樣的旅途。 “自從孩子去寄宿開始,我就知道,孩子在家的時間將越來越少,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將越來越短。”這是許多家長的心里話,彼此心知肚明,人生海海,離別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無論是早是晚,雖情感上不愿面對,但事實上確是如此。 自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位于親情紐帶兩端的主角,就一起上演著聚散兩依依的戲碼。從嬰兒時期的晝夜相守,到孩提時期的晝分夜守,再到如今剩下節假日的相見,即使不想將來,只是走到現在,孩子和父母的時空距離也總是按照它的既定步伐在漸漸拉大,不管是否愿意,上一代是,這一代是,下一代也是。 想起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宿舍樓下,看著許多目送孩子轉身上樓的父母,遲遲不愿離去,不舍的心情沉淀在此前的一聲聲叮囑、此時的一步步來回中。“看來,是我們離不開孩子,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人群中,響起一句看似玩笑的話語,卻如丟入湖面的石子,泛起漣漪陣陣。原來,對于“放手”這一考題,接受測試的不僅是孩子,也有父母。 走出校園,空氣中有一種叫“擔憂”的氣體不自覺闖入眾多家長的鼻孔,直至心間,孩子吃得飽不飽?睡得香不香?過得好不好…………一個個問號在腦海中閃爍,就像夜空中的點點繁星。 離別后的初次相見,孩子興高采烈地訴說著新生活的趣味和快樂。忍不住地被發問,讓她也感受到母親內心的擔憂,“媽媽,你們真的不要擔心我,我知道要吃飽要睡好。再說,我過得很快樂,而你們卻在擔心我不快樂,這種擔心幫不了我,也沒有意義,對你們來說,只會成為一種內耗。” 簡短闡述中的寬慰,讓母親意識到,放手讓孩子突然長大了,縱使離開家人的細心呵護,依然可以過得獨立從容。或許,為人父母,從初次見面的第一次牽手,所有無怨無悔的付出,就是為了迎接放手這一刻的到來。 也就在這一刻,母親也懂了,對于孩子,放飛是一種必然,就像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終將獨自翱翔長空,方可鵬程萬里,只是在放飛之前,讓孩子具備飛的基礎,學會飛的技能,是父母對孩子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與其讓放飛的心忐忑不安,不如讓放飛的手剛勁有力。因為,放飛的愛是孩子成長的養料,是孩子高飛的動力,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一段深深的情緣,需要添加的,只是信任和祝福。 (林祥娥)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