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2日訊 思明區是廈門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106.4萬人,人員流動性強、結構較為復雜,矛盾糾紛具有量大、多元、復雜等特點。 近年來,思明區人民法院積極回應群眾反映的訴訟耗時長、花費高等難題,打造一站式綜合性訴源治理中心,一手抓末端、治已病,一手抓前端、治未病,及時、高效、便捷地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 自2020年6月中心成立以來,調處各類糾紛6.5萬余件,成功扭轉萬人成訟率持續增長的趨勢,2022年同比下降1.3%。 聯動預防 止矛盾糾紛于未發 如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風險?思明區人民法院積極構建由黨委領導、法院主抓、部門協同、法律職業人廣泛參與的糾紛預防共同體,創新糾紛聯動預防3項機制。 新公眾風險預警機制專門針對普遍性、趨勢性的法律風險,向公共服務機構或不特定社會公眾發出《風險警示告知書》,預防糾紛產生和蔓延。2020年以來,針對航空售票監管漏洞等問題共發出風險警示告知書26份;會同銀保監排查出高風險客戶3000余人,有效防范信貸資金轉貸、挪用問題轉化為矛盾糾紛。 而完善行業治理糾偏機制則更加“專業”,充分運用司法建議、態勢分析通報、信息專報、審判白皮書等形式,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矛盾風險的預測預警。先后發出司法建議203條,推動市場監管局等行政機關完善規范性文件,有效減少行政糾紛;發布涉金融、房地產等重點行業審判白皮書6份,向20多家行政機關提示近百個執法風險點。 通過建立全民守法引領機制,綜合運用現代傳媒手段,宣傳各行政機關、行業協會、基層自治組織等主體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典型事例,以案釋法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依托全國首個公民司法體驗基地、小法官夏令營等特色品牌,邀請人大代表、學生等群體參觀體驗司法活動,營造崇尚法治社會氛圍。 多元分流 解矛盾糾紛于非訴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來,思明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創新多元解紛“三化”做法,讓糾紛止于訴前、化于未訟。 團隊專業化。整合全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資源,邀請高校教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領域人員437人加入特邀調解員隊伍。對接31家行政機關、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各部門、行業調解平臺專業化、職業化優勢,吸納33家特邀調解組織入駐中心開展調解工作,設立婚姻家事、勞動爭議等11個專業調解團隊,成立海絲中央法務區內首個“知識產權調解室”等特色調解室,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業糾紛由行業解決”。 平臺在線化。打通“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四大訴訟服務平臺,創造性設立當事人申請調解制度,實現“調、立、審”線上辦理。依托訴非聯動平臺與31家單位建立對接機制,實現司法確認當天申請、當天審核、當天確認。 解紛精準化。針對矛盾糾紛多發的“類案”,由專業審判執行團隊制定精準化的解紛模式,先后創新民間借貸“三三”治理模式、物業糾紛“送達+調解”模式,交通事故“道交一體化”調解模式,其中民間借貸新收案件數自2020年以來實現“三連降”。 衍生治理 終矛盾糾紛于一案 針對執行不到位易引發次生糾紛的問題,建立“執前調解四步法”,進行衍生糾紛治理,防止“一案生多案”。 “閱”,執行立案后,依托“一站式”執行服務中心,進行深度閱卷和歸類,由立案關口統籌把握系列案件整體情況,精確界定執行案由。 “評”,聽取申請人調解意愿,了解義務人的財產狀況及判決生效后的敦促情況,進一步評估執前調解的可行性,將具備調解條件的案件導入執前調解程序。 “解”,選定典型案件開展示范調解,形成示范判例向當事人提供合理的結果預期,促進同類案件批量化解。 “訪”,對執前調解案件進行后續跟蹤,確保從源頭上減少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2023年1-10月,執行類訴源案件新收15340件,下降3.35%。 (周雯 計衡 鄭怡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