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囑托,他做優“高山茶”品牌,帶領村民摸索致富“新路子”;盤活資源,他推動鄉村民宿規范經營,讓高山文旅煥發勃勃生機;善用法治,他將法治思維融入整村搬遷工作,助力和諧征遷……? 他就是本期“星光人物”—— 廈門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副處長、 廈門市第19片區駐村工作隊隊長(掛職) 陳周文
陳周文 ,廈門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副處長、廈門市第19片區駐村工作隊隊長(掛職)。曾獲全國司法行政系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成績突出個人,2020年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或許是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 42歲的陳周文 對農村始終懷有一種特殊情感 自擔任第19片區駐村工作隊隊長以來 他忠于“護航員”角色 助力高山村走出鄉村振興“蝶變”之路 汽車里程表顯示的3萬多公里 磨光的四條輪胎 見證了他近2年的駐村生活…… 做優茶葉品牌,農民增收底氣足 軍營村、白交祠村、西坑村位于同安區蓮花鎮西北部,是廈門市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落,平均海拔近千米,常年云霧繚繞。 1986年和1997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兩度到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訪貧問苦,為當地留下“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種茶種果也別忘了森林綠化”等囑托。近年來,高山兒女牢記囑托,堅持不懈在山上種樹“戴帽”,山下種茶種果,在綠水青山中收獲金山銀山。 駐村初期,陳周文圍繞“建強村級黨組織”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兩大目標,把目光瞄準了當地茶產業,帶領村民摸索出了一條致富“新路子”…… “高山村擁有近萬畝的茶園,茶產業是當地的支柱性產業,但由于茶農的加工設備落后,當地生產的茶葉普遍品質不高,而且價格低廉。”找準痛點,陳周文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做優“高山茶”品牌,強化綠色發展特色。 謀定而動,方能行穩致遠。陳周文率先從茶農身上發力,協調建發集團捐贈30萬元用于購買茶葉初加工設備,并與村“兩委”協作,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將設備租賃給積極性較高、改良意愿強烈的農戶,用于提升茶葉初加工階段品質;與當地茶廠建立合作關系,將品質較好的初加工茶葉委托工廠進行精加工處理,產出成品茶;最后由村集體進行統一包裝、銷售……通過這樣的模式,當地農戶不僅提高了收入,“高山茶”品牌形象也獲得大幅提升。 據介紹,截至目前,高山村已完成“初心”“高山巖茶”等3款品牌高山茶的包裝上市,茶葉品種的改良也在不斷推進,村民們每年都能獲得來自村集體合作社的分紅。 規范民宿經營,鄉村發展底色亮 高山民宿分散經營,服務標準不一,缺乏規范化管理,如何以治理之力盤活當地資源,吸引更多游客“躍上”高山兩村? 陳周文帶著思考,指導村“兩委”組織召開了2場民宿業主座談會,暢談發展計策,協助同安城建公司和高山兩村,聯合成立“高山紅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組建“高山紅民宿聯盟”。 “由聯盟對民宿的布草、易耗品進行統一定制、管理,并邀請專業設計師對民宿進行景觀文化的改造提升。”現在的高山民宿,不僅有統一標準的布草、易耗品等,改造提升后的民宿景觀也為當地鄉村民宿的發展加分添彩。 此外,陳周文在推動村莊文旅規范化運維的同時,也積極引導村民參與鄉村振興,他說:“村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要廣泛發動。” 如今的高山村,鄉村民宿品質提升了,村民的發展共富熱情燃起來了,由村民打造的“903星空營地”“星啟航軍事夏令營”等成為網紅打卡地,“高山達哥”“高山小吳”等自媒體賬號成功孵化,“村口集合”“巒山紀”等文旅項目也相繼開業……高山文旅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法治保駕護航,群眾幸福感更強 西坑村是廈門市司法局掛鉤幫扶的村落,屬于地質災害易發區,2017年被納入廈門市整體移民造福工程范疇。 去年5月,陳周文剛到第19片區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恰逢西坑村整村搬遷的“預備期”,如何確保整村搬遷工作順利推進,是他掛職后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將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融入整村搬遷工作,用法治護航和諧征遷全過程。”陳周文說,這是西坑村順利完成整村搬遷的一個“重要法寶”。 搬遷前期,陳周文積極引入廈門市鷺江公證處參與西坑村移民搬遷相關集體會議,現場提供證據保全等公證法律服務;整村搬遷至同安區移民造福二期后,在廈門市、區司法局的指導下,他又積極促進西坑村與福建英合律師事務所、廈門市鷺江公證處分別簽訂法律服務共建框架協議,揭牌成立西坑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護航”,據陳周文介紹,成立后的西坑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將由律師、公證員定期駐點值班,為移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 如今,兩年的駐村掛職已接近尾聲,陳周文還積極奔波在幫助西坑村村民解決因移民搬遷后產生的新困難、新問題的道路上,著手西坑村整村文旅的開發策劃、推進西坑村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開展困難幫扶、協調提供就業崗位......他說:“還想為他們再做點什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