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游神,在我的故鄉由來已久。游神,民間又稱圣駕巡境、營“老爺”、抬神賽會、行香出巡等,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民間信仰活動。 我的故鄉位于福建詔安的一個小村莊,與相鄰五個村共同供奉著“三通圣王”(圣王公、三通王公、姑婆媽)。相傳南宋末年,元軍南侵攻破宋都臨安,宋少帝(趙)率眾突圍逃至詔安境內,受吳家寨村眾掩護相救,允諾日后回師之日,當以欽封。后聞村人吳明濟、吳明汶、吳明澤三兄妹在與元軍混戰中壯烈殉國,宋帝連呼三聲:“滿門英烈哉!”并欽封為“三忠王”,建廟供奉,香火綿延。 每年正月十四是我們村舉行圣王出巡儀式的日子,算是元宵慶典起首。 是日正午,村舊寨前大埕上張燈結彩搭起了神架,神架前設壇、香案、供桌,與老戲臺遙相對望。家家戶戶將八仙桌擺在大埕上,備好福豬、發糕甜、茶點果籃等貢品。 村里輩分高、有聲望的長老們身著長衫禮服,正冠端容,鑼鼓銃镲開道,醒獅陣、高蹺龍、戲班子、鼓樂隊在側,龍旗彩旗緊隨其后,十里八鄉的鄉親紛至沓來,請神的隊伍浩浩蕩蕩數百米,場面十分盛大。 至三通圣王廟前,披紅掛彩的三架神龕被“請”出廟宇。龍獅隊擺開了陣勢,“醒獅戲珠”“蟠龍鬧海”輪番上演,翻滾騰挪間博得陣陣“好彩頭”,四周鞭炮聲、吶喊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龍獅演畢,長老持香叩首禮拜,祈求神明保佑合境平安、百業興旺、五谷豐登。一柱頭香插入“獅公爐”后,捧爐的長老引路,圣王公、三通王公、姑婆媽三架神龕隨后,眾人接踵回行。“圣王”過境處,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煙花競發,無盡熱鬧。 吉時一到,神明就位,戲臺上一場“八仙祝壽”徐徐開幕,扮演新科狀元的男子端持貢品,在“八仙”和眾長老的擁簇下,步行穿過大埕,往神架前行禮叩拜。此乃慣例。 而后眾長老行“加禮”,投擲“圣杯”,將酬神祈福氛圍推向高潮,少長無不興奮。但見長老焚香祭拜,行叩拜禮三次,將一對木制“圣杯”端舉過頭頂,念祝禱,祈求神明保佑,普降祥瑞。一聲“擲杯嘍”,長老順勢將“圣杯”擲于地上,倘若“圣杯”一正一反,即表明“圣王”應允,祈福奏效,頓時鑼鼓齊鳴,皆大歡喜。各家各戶在神架前跪接紅柑,將平安吉祥與貢品香桌一并收回家。此時的神明才得片刻休憩,靜心賞戲。 晚上八時左右,夜色初濃,華燈閃爍,大埕上人聲鼎沸,迎來了激動人心的“跑王”儀式。抬神的壯年重聚在神架前,恭敬地把“三通圣王”請上寶座,抬起神龕蓄勢待發,村眾擁擠著讓出中間過道,在兩側翹首吆喝助興。銃聲響起,大鑼“哐”一聲令下,抬著神龕的壯年拔足飛奔,幾個來回“沖鋒”,壯年揮汗如雨,眾人笑聲迭起,連肅穆的神像似乎也笑意滿滿,喜慶的氣息宛如滾滾春潮激蕩著鄉村大地。 接著,“三通圣王”入戶巡境,是元宵祈福的重頭戲。大斧、虎頭走頭陣,以示收瘟、消災、辟邪。神明進戶后稍作停留,家主照例設香案、擺六齋、行祭禮、燒金紙、燃鞭炮。如此數番,“三通圣王”巡遍全村,直到天明,連夜的炮紙把村莊鋪成了一幅長長的壯錦,仿佛燃燒著紅塵信仰的一地煙火。 時光流轉,天心月圓。多少鄉音、鄉情、鄉愁奔突在這個團圓之夜,借一場延續了千百年的游神儀式,向象征忠烈、正義和吉祥的神明,寄托著尋常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葉森嵐)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