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19日訊 240公里,2個多小時的路程,目的地:福鼎市民族中學。這場公益助學路,倉山監獄四監區民警已經接力“跑”了13年。 “喲,咱家里的‘大學生’回來啦。”鄰居的打趣聲讓往日活潑的小池微微臉紅。小池是福鼎市民族中學的初一學生,在今年1月初一上期末考中,考到了全市前10的好名次。 “從這里上樓,就到我家了。”四監區監區長周孫冬一行人,提著學習用品和慰問品,跟隨在小池的身后,穿過前頭的海鮮酒樓,來到了她的家中。小池的家離學校并不遠,樓下是熱鬧嘈雜的海鮮酒樓,一到晚上,空氣中彌漫著各種氣味的混合體,讓人感覺有些許的不適。 進屋后民警環顧四周,簡單的房間,一張床,一個書桌,就是屋內的主要陳設。房子的采光并不好,學習環境略顯“單薄”。“叔叔,你們坐吧。”小池的聲音拉回了民警的視線。 “很難想象,這樣環境下孩子是怎么讀書的。”“如果我們沒有幫忙,很擔心孩子不能繼續讀書。”慰問結束,這是給民警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拍即合的默契 “我們想做一點有意義的活動,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捐助困難學生上學。”2011年,熱心公益的四監區民警一拍即合。于是,民警們整合身邊資源聯系到了福鼎市關工委,幾經輾轉與福鼎市民族中學取得聯系。 福鼎市民族中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周邊縣村及外來務工子女,約25%的孩子是少數民族,許多孩子還是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看著學校里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各種原因被迫停止學業,我們感覺到十分可惜。”了解情況后,民警自發捐款,以每批3個學生,每人每月300元的助學金,幫助學生解決初高中讀書及生活難題。“有不少愛心人士會來幫助學生,倉山監獄四監區民警一幫就幫13年,我們衷心地感謝他們對學生的幫助。”校方表示 13年里,有些民警因崗位調整離開了四監區,但他們仍時刻關注著學生們的情況,“近些年,我們調整了助學金,提高到每月每人500元,希望能提供給他們更好的讀書條件。”四監區民警說。 繼續讀書的心愿 “警察叔叔,我不能繼續讀書了。” “為什么?” “家里太困難了,要出去打工貼補家用。” 第一批資助的學生中,小金中途輟學讓民警深感遺憾,“我們嘗試與家長溝通還是沒有改變他輟學的決定。”經歷此事后,民警內心更加堅定要用心用情資助好每位困難學生。 “學習是困難學生最好的出路”,這是四監區民警一致篤信的格言。 小蘭是第二批受資助的學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庭以務農收入為主,兄弟姐妹陸續輟學,早早地出社會打工。2019年,在民警的資助下,他順利考進高中。高中的學習不比初中輕松,面對高考的壓力、生活中的瑣碎等讓內心敏感的小蘭心理壓力過大,成績變得不穩定,一度產生了放棄學業的想法。 “學習不能半途而廢。”在民警不斷鼓勵和幫扶下,小蘭堅定了讀書的想法,順利參加高考。日子如流水,當查詢到高考成績的那一刻,他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向民警匯報了成績。 “我想復讀。”“復讀能有什么用,還是去工作吧。”家人的反對讓小蘭再次陷入沉默。“不用擔心學費,想復讀就去讀,我們會盡力幫助你的。”在民警耐心地勸導下,小蘭家人不再反對復讀,回到學校的小蘭更加努力地讀書。“其實我們并不在意他們成績高低,只希望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學習生活順利、開心,這就足夠了。”民警笑著說道。 愛心助學如星光、似燈火,熠熠生輝、灼灼其華。兩批次6名學生,在民警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學業,首批資助的學生已經步入社會,有的還回到倉山監獄參與“道德講堂”,表達自己的感謝。 接力的“長跑” 今年1月18日,四監區民警再次前往福鼎市民族中學開啟新一輪的助學,第三批資助的學生已經在教室等候著。 再次見到幫助過自己的民警,小郭滿眼感謝,作為首批資助的學生,他回到學校參與了本次的助學活動,“沒有你們的幫助,不會有我的現在。”談起助學生活,他幾度哽咽。在民警的資助下,他考上了閩江學院,現就職于寧德市某工程公司,生活越來越好。 “我是2021年調入四監區的,第一批助學活動我只參與聯系,這回是我首次到校參與助學。”在與學生見面時,3位學生給民警朱謖彥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手長滿手繭,眼神充滿了感激又有些膽怯,“我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受到了資助的學生向民警承諾,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好好讀書,成長成才。 時光荏苒,民警助學隊伍越發龐大,這場從“爆發力”向“耐力”轉變的愛心長跑,正如涓涓細流之姿,灌注著學生成長的沃土。 “我工作后也要像你們一樣資助困難學生學習。” “我考上了職業技術學校,雖然是個大專,但我還是會認真學習。” “我大一啦,明天就要軍訓了,你們看看我的軍姿標準嗎?” ………… 一封封來信、一條條留言,四監區民警收到后,臉上都洋溢著欣慰的笑容。 13年前,倉山監獄四監區民警在貧困學生的心中種下了助學扶貧的希望種子;13年后,這些學生“開花結果”,在學校、工作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潘雯君 陳偉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