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2022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積極推動文化數字化工作已凝聚成為全黨全國共識。新的發展形勢下,國有文化企業要將文化數字化建設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提質增效,積極賦能文化強省建設。 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必須旗幟鮮明確保政治屬性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國有企業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文化企業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經營方向、實施步驟、績效評價均與黨的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積極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國有文化企業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在推動企業發展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普及與共享,提升公眾的文化素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凸顯紅色基因。國有文化企業的數字化內容制作、傳輸必須堅持由黨指揮。根據中辦國辦文件要求,要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形成國家文化專網。廣電網絡是“黨媒政網”,不同于其他經營性信息網絡,是保障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和人民群眾基本視聽服務的“保底網”,是國家戰略性戰備資源。這個紅色基因賦予的政治屬性,可以確保建立起來的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在接入、存儲、算力、分發等服務過程中,始終保持正確方向。 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必須勇立潮頭探索新質生產力 一是堅持科技創新。國有文化企業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需要積極探索新興科技手段,在記錄、存儲、確權、展示等方面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以存儲為例,截至2021年底,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總量一項就已達2.5萬TB,海量的視聽資料、文物藏品等數字資源需要更大容量的存儲技術手段才能實現,新興數字化存儲技術的應用與文化資源的妥善保存緊密相關。再如,隨著VR與AR技術不斷發展,元宇宙概念進一步豐富,臨場感、真實感的提升,將會持續激發公眾對數字化文化的需求,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二是做優模式創新。國有文化企業要積極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挖掘靜態文化資源,通過文化數字化的動態技術手段,賦予靜態文化產品的活力,拓展公眾的文化體驗,讓藏品動起來,讓文字活起來,讓夜晚亮起來,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豐富文化產品的底色,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必須馳而不息激發產業動能 一是規劃先行。我省積極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結合福建實際情況,在國內率先制定了文化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明確了“一庫、兩基礎、四平臺、N應用場景”的體系化建設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國有文化企業應圍繞總體工作部署,加快建設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數據庫,夯實“福建文化專網”和“國家文化大數據福建中心”兩大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逐步建設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福建文化專網,為需求側提供低成本、廣覆蓋、可靠安全的存儲和算力服務。二是政策托底。在國有文化企業積極落實規劃的同時,建議我省主管部門適時出臺有利于文化數字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整合現有文化資源,鼓勵國有文化企業通過數字化方式孵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廣新型商業模式,拓展文化消費場景,創新帶動我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推動文化數字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必須慎始慎終嚴守安全底線。 以文化數字化賦能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應把握好創新方式與安全合規的關系,二者應當相互成就、有機統一。一是扎實推進文化數據保護。文化數據的安全性和唯一性至關重要,國有文化企業要通過筑牢技術路線,全面做好數據的加密和標識,力爭自主研發、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用自主可控的技術路線以及文化專網,主導制定文化資源標識解析系統。二是著力完善企業合規管控體系。在構建企業內控體系時,要全面考慮文化數字化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可能存在的沖突、數據產權及衍生權能的保護、文化數字化成果轉換及增值等領域,確保文化數字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公有權利與私權相互協調發展。通過程序嚴密、配套完善、運行有效的合規內控體系,引導文化數字化產業健康合規有序發展。 總之,文化數字化戰略是一項運用數字技術創新,賡續中華優秀文明的偉大事業,更是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福建篇章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文化數字化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的新質生產力必將不斷快速發展,國有文化企業所能提供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必將絢爛多彩,全民共享數字化帶來的成果為期可待。 (侯 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