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龍年首個工作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在福州召開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將“新春第一會”聚焦民企發展。說來也巧,我讀了王偉明編著的《七分靠打拼》(廈門大學出版社),以多元的視角、翔實的事例和通俗的語言展示泉州民營經濟發展滄桑歷程和時代價值,愈加感到,該書出版正逢其時、正合其需。 福建是民營經濟最早的發軔地之一,也是福建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根據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民營經濟貢獻了福建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 發展福地之“福”,來自鑒往知來。任何的發展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增進歷史主動性。民營經濟邁向新時代新征程,需要繼承傳統,從過往中汲取力量。《七分靠打拼》不是一本民營經濟的論著,而是普及性的讀物,卻顯示出不一般的價值。通過生動的案例、鮮活的人物,描述了泉州民企的群像、泉州民企的來時路。讀后不僅使人了解,民營經濟已是泉州的特色品牌、優勢所在、立身之本,更加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成果來之不易,更加堅定“兩個毫不動搖”的思想自覺。 發展福地之“福”,來自礪行致遠。覽前人之事跡不忘本來,悟前人之道理開辟未來。《七分靠打拼》不是“宏大敘事”的作品,而是一個個小故事串起引發的思考與感悟。讀后不只是了解這里誕生舉世聞名的“晉江經驗”,而且還體會到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及氣質:泉州民營企業家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的時代風采,愛拼敢贏、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和愛國愛鄉、樂善好施、回報社會的赤子情懷。 讀了《七分靠打拼》,覺得有以下幾個特色,可圈可點: 以史貫今。看得見多遠的過去,才能抵達多遠的未來。作者談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史,沒有局限于四十多年民營經濟發展跌宕起伏的歷程,而是擴大視野,放大格局,上溯至千年商脈的賡續傳承,宋元時期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文化底蘊影響;下串聯起海外華僑僑商的“初始推動”,僑鄉優勢得以充分釋放。在基于這兩部分的前提下,進而把書分為五大部分:“千年商脈”“僑商流芳”“風生潮起”“萬花爭艷”“踔厲奮進”。試圖以泉州民企發展和商貿為特色,以史貫今,來詮釋泉州民營經濟異軍突起的源頭活水,對“何以泉州”具有獨到的見解。 史識兼備。凡書寫歷史靠的是史料、史學、史識的兼備。《七分靠打拼》是一本通俗化演繹的泉州民營經濟史,書中民營企業家的故事,有不少是作者的親歷見聞,也有些雖不是作者親自采寫,但也留下作者用心選編的觀察與思考,兼備史識,“見人見事見精神”。書中記敘了陳嘉庚、李光前、李引桐、黃仲咸的僑商故事,側重是贊許他們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描寫黃奕住、李清泉、王永慶、陳永栽馳騁商海,則更多是記錄經商心得、歷練感悟。該書嘗試融“史料性、學術性、故事性、文學性、思想性、體系性”于一爐,讓人知往察來有所幫助,有所獲益。 點面結合。泉州民營經濟最大的亮點是創造了“晉江經驗”。晉江市是全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被譽為“民辦特區”。“晉江經驗”已成為引領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面光輝旗幟,也奠定了泉州民營經濟的卓然地位。22年來,“晉江經驗”在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中不僅沒過時,而且展現出了強大生命力。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其中提到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這是“晉江經驗”首次寫入中央文件。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方法持續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持續促進福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是廣大民營企業家的所盼,更是黨委政府的所愿。對此,在書中作了點面結合的描述。點上有安踏、恒安等企業的個案剖析,面上有《春風化雨綻芳華》等篇章的全景展示。如果說還有什么不足的話,便是未能將“晉江經驗”單列一章,運用故事性進行詮釋,那就更顯出著墨主次、內涵分量。 當今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再加上種種因素,民營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舉步維艱,甚至出現“污名化”的現象。《七分靠打拼》適時出版,毫無疑問是為民營企業家正名,為改善輿論環境出了一份力,為福建實施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提供了一點精神慰藉、思想動能。 (戎章榕)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