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人: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長劉雨波 □整理人:本報記者 余晶 通訊員 付邦恕 江琳 我畢業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是一名反詐民警,2013年投入反詐“戰場”第一周,我就破獲一起大額詐騙案件,追贓40余萬元。 當時,在資金梳理中我發現涉案銀行卡在福州有取款記錄,我和一位同事立即趕到當地銀行,調取公共視頻發現一名頭戴鴨舌帽、手戴金戒指、手臂有文身的男子在ATM機上操作。 視頻中看不清臉,同事沿途查看是否有其他公共視頻,我想犯罪嫌疑人剛取過錢,也許還在附近活動。于是,我們兵分兩路。 我走到ATM機對面的公園里,鍛煉、散步的人很多,還有4人一桌圍在一起打牌的。我停下腳步,正巧看到打牌的其中一人就是戴著ATM機監控內同樣圖案的鴨舌帽。我雙手插兜閑散地靠近,發現戒指、文身等特征均和監控中一樣,另外3名“牌友”疑似他的同伙。我不動聲色快步走到一旁,一邊盯著4個人的動向,一邊給同事打電話。等同事和當地民警趕到支援,我們一起把4名犯罪嫌疑人控制住,在他們車上找到了40多萬現金和289張銀行卡。 這是我獨立偵辦的第一起詐騙案件,將案件辦成了鐵案,之后我又忙不迭地天天跑銀行查信息,兩周時間里找到了69名被害人,后續幫他們不同程度地追回了損失。 10年來,詐騙手法不斷變異升級。過去的電信詐騙工具大多只有手機和銀行卡,而今,搭載網絡等科技手段,電信詐騙滋生出非法買賣、出租、出借個人電話卡、銀行卡、對公賬戶、社交平臺賬戶,架設GOIP群呼設備,撥打詐騙引流電話,“跑分”洗錢等黑灰產業“集群”,給追贓挽損帶來更大的挑戰。 因此,我們堅持邊打擊、邊治理,通過發現問題、建立機制、補上漏洞,以此建強、扎高轄區的安全“籬笆”,守好護群眾的“錢袋子”。 今年3月15日,轄區某銀行內,一名男子要提取大量現金,且神色慌張、答非所問。發現賬戶大額資金快進快出,柜臺業務將這異常情況告知主管。事出緊急,主管根據我們分局建立的警銀聯動機制,馬上打電話給我。 我立即決定兩步行動,讓主管跟業務員說,操作慢一些,穩住犯罪嫌疑人,掛完電話,我又馬上指令屬地派出所快速到場處置。 5分鐘后,民警趕到現場,控制住3名犯罪嫌疑人。為了搶時間,我遠程實時“遙控”,指導組織突審、查看犯罪嫌疑人的手機聊天記錄,分析研判線索,鎖定了案發后駕車企圖逃往外省的犯罪嫌疑人,并協調警力快速追捕。 這些年,我看到太多因為電信詐騙傾家蕩產的受害者。他們有的被騙了養老錢、有的買房款一夜蒸發、有的本身貧困被騙后債臺高筑......去年,中隊民警陳永俊幫蘇阿婆追回了5年前被騙的8000元。阿婆挽著陳永俊笑得像孩子一樣,這畫面讓我觸動掉淚, 打擊必追贓,群眾才有獲得感!在這樣的信念支持下,今年1月份,我幫60多歲的陳大爺追回了4年前的被騙款。 “老婆在老家帶孫子,我不敢告訴她”“我把養老錢弄丟了,我有罪”......老人心理壓力很大,三天兩頭到分局向我問進展。去年6月份,通過一筆筆資金流向再復盤,一層層數據再篩查,穿透指數級數據背后,我終于找到了疑似的資金池,幫陳大爺追回了28萬元。 只有挽回被騙錢款,受騙群眾才會真正滿意,這是全局上下的共識。過去3年,我們轄區通過打擊實現追贓挽損戰果連續全市第一。今年,我牽頭制定“案件追贓率”這一電詐打擊考核指標,力爭每一起案件都能或多或少為被害人挽回損失,做到“每案必研判,打擊必追贓”,讓打擊成效經得起群眾考驗。 這些年,我一邊與騙子賽跑“搶時間”,一邊為被害人做“心理按摩”。面對大額資金被騙的被害人,我主動添加他們微信,常常問候,句句回應,盡力開導,幫助他們從案件的陰影中走出來。在我辦公室里,也一直放著一塊寫著“退贓款114萬”的牌子。這是去年舉辦退贓大會,為轄區某公司追回損失而制作的。會后,牌子用完了,我就把它留了下來。每次受害者來找我,我都指著這個牌子,告訴他們背后的故事,跟他們說,“案子我們會負責到底,要有信心,我們一直在努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