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季,我回到娘家暫住。 午睡過后,窗外還落著細雨,飄到鄰家的瓦片上,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的唯美場景呈現眼前。屋檐下,奶奶和母親坐在歲月流淌過的竹椅上撕劃著曬干的竹筍殼。 這個筍殼我最熟悉了,小時候都是我負責跟爺爺到竹林里去拾撿,曬干后再用粗針將殼片等距、連續地劃開成一根根捆繩,用作捆綁移插的水稻秧苗。家里養的小狗趴在一旁休憩,眼光注視前方,不像在看什么,倒像是在思考,臉部帶著情緒,就是這種有些倦意又有些愜意的表情像極了幼時陪伴我的那條黑狗,一樣地盡心,一樣地深情,如家人一般。我湊上前蹲下身子準備加入她們的行列,奶奶見狀搬了把新竹椅給我坐,一看就是爺爺的“作品”,榫卯結構還有點毛糙,不用一顆鐵釘,卻堅固耐用,坐上去還能嗅到一股竹青香。 外頭,雨忽然大了起來,個頭比得上爺爺種的黃豆,在瓦頭,漸漸地,橫成簾,豎成線,我們依舊靜靜地坐著、忙碌著。爺爺身著蓑衣從外歸來,說是田已耕好,秧也拔好,沒下雨就可以把山下那幾分田地給插了。奶奶不慌不忙地將撕劃好的筍殼繩整齊地擺放進籮筐,交代爺爺可以先拿去用。雨的威力傳到了風那里,帶動了門上的風鈴,鈴身隨之左旋右轉,搖擺飛舞,時不時發出清脆涼快的聲音,但還是蓋不過雨聲。 雨打在門前的芭蕉樹上啪啪作響,從葉片伸張的彎曲部分流到葉尖,再流到更矮的葉子上,經過雨水的沖刷,柄葉都顯得更加翠綠養眼了。那些年,這一叢綠蔭上演了很多趣事。 樹是太奶奶種的,到了一定年限就開始結果子,那時候不懂得芭蕉和香蕉的區別有多深,只曉得買的香蕉是黃色的可以吃,長的芭蕉是綠色的也可以吃,兩者一定是“親戚”。村里比我年長幾歲的孩子們知道后,時不時就來偷掰。太奶奶雖然眼睛不好,但耳朵格外靈敏,一旦他們有行動,太奶奶就會發現,勸多了不管用,只能拿竹掃把來趕他們。有時候他們躲在寬大的葉片下偷吃,洋洋得意時還是被太奶奶抓個正著。再后來,太奶奶索性掛個牌子:“下個星期直接來我家吃黃色芭蕉”。嘴饞的孩子們哪里忍得住,無果后,太奶奶就搬把竹椅,坐在門前,搖著蒲扇,守著芭蕉,直到變成黃色。如今,太奶奶老了,離開了,偷芭蕉的孩子長大了,再也不來了,芭蕉樹也上了年紀,很少長出大把大把的芭蕉。 雨打在院子里的木板階上發出噠噠的聲音,陳舊的木階浸水后有點滑,部分已經腐爛破損,有的地方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青苔,奶奶提醒爺爺有空修繕一下。算下時間,木階已有十幾個年頭,算是保存比較好的。 制作木階的時候,爺爺邀請了村里好多人來幫忙。他們有的挑沙子,有的在地上鋪石塊,有的用鋸子鋸木板,有的則幫忙扶住需要鋸的木板,有的釘釘子,還有的幫忙煮飯…………一天的工,煮了幾鍋的白米粥,簡單的配菜,吃起來卻無比香。 雨打在稻田,打在雞棚,打在壓水井…………都有不同的音節,不一樣的往事。 雨是懂得拿捏情緒的,眼見著快要到飯點,它就停了。鳥兒、蟲子、水鴨、田蛙…………你一句,我一段,譜著歡快的曲子。爺爺喊我去菜地摘西瓜,說是特意用雜草保護起來的。這時,遠處的山邊破云出現一道霞光,把傍晚的天空照亮了起來,山也亮了,水也亮了,到處都亮了,一片嶄新,像是故事到了收尾,電影院開啟了退場明燈,一場觀影完美結束。 從前很慢,有點閑,有點懶,竹椅輕搖,在一片西瓜里便消磨了整個夏天。家鄉很強大,留不住光陰,卻能用雨的形狀、雨的聲響回憶起那一夏清涼,勾勒出那一幀溫暖。 (元光美 作者單位:光澤縣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