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汀,城不大,枕山臨水,安然坐落在臥龍山麓汀江河畔。這座和湖南鳳凰齊名的“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宛如一塊小家碧玉鑲嵌在閩西一隅,嫻靜,溫婉,雅致。 長汀古城厚重的歷史韻味,凝固在古城墻之上。 不得不說,古城墻就是長汀古城的靈魂,是長汀悠久厚重歷史文脈的重要見證。十里汀州古城墻自唐始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她從臥龍山頂的金沙寺兩翼蜿蜒而下,直至臥龍山麓、汀江沿岸,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壯美景觀。遠遠望去,汀州古城墻恰似一串佛珠,被汀州人形象地稱為“觀音掛珠”。城東有濟川門,乃進入汀州城的最大門戶,城樓高聳,飛檐翹角,巍峨壯觀。登臨濟川門城樓,舉目望去,但見汀州城內屋舍儼然,水東橋上車水馬龍,汀江如練,碧空澄澈,遠山橫翠,汀州美景一覽無遺,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回想九百多年前,南宋名臣文天祥在汀州率兵抗元,親自登上濟川門城樓指揮御敵,寫下《至汀州》一詩:“雷霆輕精銳,斧鉞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慘淡飛云汀。”這一曲誓死抗元、無力回天的慷慨悲歌,今天讀來,亦不免令人唏噓感嘆! 一座古城,演繹千年的滄桑變遷;一條古街,看盡紛繁的市井煙火。在汀州城內,最負盛名的古街當屬店頭街。這條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的古街,沿街兩邊店鋪林立,燈籠高掛,旗幡招展。清一色黛瓦覆頂的沿街木構店鋪,泛著淡淡幽光的青石板小巷,青磚黛瓦飛檐翹角的深宅大院,靜默地訴說著老街昔日的繁華和歲月的滄桑。如今的店頭街,時尚氣息與古樸韻味交融,古街上遍布著木雕、書畫裝裱、刺繡、畫像等客家傳統手工工藝的商鋪,依稀可見當年古汀州的繁華氣象。隨著長汀旅游的火爆出圈,古城內,不時可以看見穿著唐裝、漢服、旗袍、少數民族服飾的年輕女子衣袂翩飛地從店頭街飄過…………優雅愜意地把自己曼妙倩影嵌入古城的美好時光。 在汀州臥龍山南麓有一座著名的書院,名曰“臥龍書院”。據《汀州府志》記載,臥龍書院起于唐興于宋,距今已有千年,是汀州城內有史料記載的最古老書院。歷經歲月滄桑和時光變遷,因年久失修,又屢遭兵火,曾經人才薈萃、興盛一時的臥龍書院日漸衰敗,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所幸汀州人重拾文化記憶,四處搜集古書院的典籍資料,招募大批能工巧匠歷經六年的艱辛營造,書院乃得鳳凰涅、重見云天。走進書院,放眼望去,占地二十畝的書院建筑規模宏闊、布局精巧,一座座飛檐翹角的殿堂樓閣氣魄非凡,讓人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強盛大宋,一眼洞徹宋時的昌明學風。這里的古建眾多,有傳經布道的“講壇”,有汗牛充棟的“藏經樓”,有祈求文運昌盛的“文昌閣”,有播撒良知的“求真館”,還有著名國際影星成龍先生收藏多年無償捐贈的徽派古建筑“龍學館”…………各種古建筑和諧相融、錯落有致,極具古典美學韻味。院內則竹木婆娑、花草競秀、環境清幽,真乃長汀子弟潛心求學的圣地。“滿腹讀書舉頭莫負汀江月,兩肩家國心底常掀翰海潮”,流連在臥龍書院,仿佛耳邊又回響起明代大儒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殷殷叮嚀。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美食是長汀游子一縷濃濃的鄉愁,不論走到哪里,不論行得多遠,漂泊的游子最想念的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種家鄉美味。長汀以“中國客家菜之鄉”著稱,走在長汀的街頭巷尾、市井里弄,看到最多的就是酒肆、飯館、小吃店。享長汀美味,品長汀佳肴,自然而然也就成為游客打卡長汀的最大誘惑。口味絕妙的長汀美食品類繁多、不勝枚舉————不必說那色澤金黃油亮、鮮香爽滑的“白斬河田雞”,也不必說那健胃養脾、奇香撲鼻的宮廷上品“麒麟脫胎”,還有那皮似皺紗、棕紅晶亮的客家風味名菜“燒大塊”,滑嫩爽口、湯味鮮美的街頭小吃泡豬腰…………單說那長汀家常豆腐,就能烹飪出一桌堪比“滿漢全席”的豆腐盛宴。難怪吃過長汀豆腐的瞿秋白烈士會在《多余的話》中無限留戀地說“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慕長汀美食之名而來的游客在長汀古城走累了逛累了,只要到古街上覓一處環境清幽的酒肆,占得一方古色古香、窗明幾凈的閣樓,點上一桌地地道道的客家菜肴,燙上一壺香醇甘甜的客家米酒,便可任由味蕾綻放、唇齒生香,一慰轆轆饑腸,滌蕩一身倦意。 也許,只有夜色撩人的汀州才是真正讓人心旌搖動的“詩意汀州”,每當夜幕降臨,古色古香的長汀城華燈璀璨、霓虹閃爍、流光溢彩,汀江河畔的古城墻、古樓臺、古廊橋、古民居、吊腳樓披上一件朦朧華美的衣裳,便覺一眼千年,仿佛夢回盛世大唐。若是在星月皎皎的夏夜,乘一葉扁舟,悠然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汀江河上,在槳聲燈影里賞一城繁華美景,聽一曲成龍、魏允熙深情演唱的《青石板的訴說》,看一襲古裝、身姿婀娜的長汀妹子在畫舫上輕歌曼舞…………置身其境,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是何等的快意逍遙!到長汀,且沐一江月光、浴一城燈影,邀水月入詩,攬星河入夢。 (彭旭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