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惠民資金“精準滴灌” ————平和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規范涉農補貼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23日訊 漳州市平和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域,這里地處閩南山區,青山綠水環繞,素有“中國溪蜜柚之鄉”美譽。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大量涉農資金投入這片土地,成為農村發展的“源頭活水”。 然而,平和縣人民檢察院在辦案時,卻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這部分涉農補貼全部到了農民的手中了嗎?涉農補貼資金是否存在流失,致使國家利益受損?國家惠民政策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了嗎? 2023年,該院在辦理李某涉嫌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一案時,發現相關職能部門在國家專項補助資金的申報、驗收、審批撥付過程中,存在審核把關不嚴、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以及廉政教育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對此,平和檢察深感責任重大,決定將目光聚焦在這背后的問題上。 “補貼發放不到位,直接影響的是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的是國家惠農政策的效果。這農民兄弟的補貼誰也不能動!”這是平和檢察院檢察官們在調查過程中形成的共識。 于是,平和檢察院決定從李某案件切入,發出一份關系國計民生的檢察建議,力求規范涉農補貼的發放管理,確保國家惠民政策的資金“精準滴灌”。 在明確方向、找準監督點、查明案件事實、確定法律依據后,平和縣人民檢察院向相關主管部門制發了一份綜合治理類《檢察建議書》,要求高度重視涉農補貼資金的監管、發放工作,確保專項資金以專門用途發放給應當享受惠農政策的農民,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檢察建議書發出后,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立即開展了一場全面的“回頭看”工作。此次自查自糾,覆蓋了2020年以來的鄉村振興、農業設施、畜牧獸醫等多方面補助項目,力求徹查可能存在的違規、違紀問題。 經過細致的核查,向平和縣桉樹山家庭農場追回現代農業項目補助35萬元。與此同時,平和縣還制定了《關于加強補助類項目資金管理實施試行辦法》等文件,進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確保補貼資金不再“跑冒滴漏”。 人民事,無小事。作為農業大縣,涉農補貼的發放情況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民的切身利益。為此,該院不僅制發了檢察建議,還同步開展了一系列廉政教育活動。檢察官們走進田間地頭,舉辦專題廉政課、警示教育座談會,通過真實案例剖析相關領域中的潛在腐敗風險,揭示涉農補貼貪腐的危害性。 檢察建議書發出、廉政教育鋪開后,平和檢察院并未就此止步。該院決定延伸檢察職能,積極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保持溝通,針對相關領域的補貼項目建立聯動監督機制。 一份檢察建議書,撬動了整個涉農補貼管理機制的完善,追回了流失的補助資金,也為鄉村振興工作清除了潛在的“攔路虎”和“絆腳石”。平和檢察的行動,不僅是助力追索資金,更是在守護農民的利益,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助力鄉村振興的腳步更加穩健有力。 (本報記者 洪凌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