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矯正”提升監管幫扶質效 ——海南省三亞市海棠區司法局打造“智慧矯正中心”,推動社區矯正高質量發展 “1年半的時間里,謝謝你們的陪伴。”正在辦理解矯手續的社矯對象阿良(化名)激動地對海南省三亞市海棠區社區矯正中心負責人周赫說。這是9月4日,記者在三亞市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采訪時看見的一幕。 近年來,三亞市海棠區委政法委對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建設高度重視,加強統籌指導。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積極探索實行“1573”工作模式,通過以“智慧矯正中心”為核心,以“五個平臺”為依托,采取筑牢監管安全“七項措施”,發揮教育矯治“三類基地”作用,對社區矯正對象從入矯到解矯實施全流程全范圍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運用“一人一矯”“暖心幫扶”“智慧矯正”“多元普法”等多種形式,助力開創海棠區社區矯正工作新局面。 依托系統終端為社矯對象制定“一人一矯”方案 該中心是海棠區司法局以“數字法治、智慧司法”為引領,打造具有海南司法行政特色的標準化“智慧矯正中心”,面積約1000平方米,內設“三區十八室”,分別為綜合管理區、監督管理區、教育幫扶區3個功能區和18個功能室。 “當時他的抵觸情緒很大,不按時打卡,教育學習時長也不完成,精神不振,情緒暴躁,和干警頂嘴。為了讓他調整心態、認識自我,這個教室是他定時報到的地方。”在心理咨詢室,周赫回憶起阿良剛到社區報到時的情景。 2021年11月29日21時許,阿良因被扣工資問題與他人發生爭執,毆打對方被判緩刑。2023年3月13日,阿良到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報到,并由海棠區社區矯正管理局承擔其社區矯正期間的日常監督管理。 三亞市海棠區司法局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索顯玲為海棠區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輔導 根據阿良的情況,“智慧矯正中心”制定了個性化、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并從“聞聲”“見人”“撫心”三個方面發力,為阿良量身打造監管教育和幫扶內容。通過定時的“一對一”心理幫扶,阿良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也開始按時參加社區矯正各項活動,定時打開手機在矯通App簽到。 阿良的經歷,是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智能化、精準化管理的縮影。 據了解,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依托個性化矯正方案系統終端,為社區矯正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矯正方案,真正實現“一人一矯”。2022年以來,該中心已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520份。 多元普法幫社矯對象填補法治知識“盲區” 2023年12月15日,阿明(化名)由于將銀行賬戶提供給電信詐騙分子并幫助對方支取現金,被河北省興隆縣人民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10個月,緩刑2年,緩刑考驗期2年。 阿明入矯后,由于其缺乏法律常識,海棠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定期組織開展統一集中教育學習,通過法律講解、警示教育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阿明進一步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樹立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 “你看,我平時很喜歡刷這個公眾號,上面有很多案例,很多都是我以前想不到的。”阿明將“司法海棠”公眾號點亮了“星標”,新消息第一時間“彈出”到微信首頁。 三亞市司法局到海棠區檢查指導社區矯正工作 “在普法方面,我們還依托三亞市海棠區法律服務超市,邀請駐法律超市律師團隊為像阿明這樣缺乏法治意識的社矯對象提供專業的法治教育和法律援助,幫助他們增強法治意識。”周赫說。 “VR體驗室”內兩臺VR設備吸引了記者注意。周赫介紹,沉浸式體驗可以引導未成年矯正對象及社區矯正對象未成年子女身臨其境、放松身心,認真學法、守法、用法,在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參與法律實踐中健康成長。 矯通App公益幫扶助社矯對象重拾信心 在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內,無感簽到、實時定位、自助學習、線上評估、遠程會見等各種智能系統和設備終端一一“亮相”。 “矯通App是我們‘三通’智能App中的其中一個,這上面有個公益幫扶板塊,社矯對象可通過線上申請,提出幫扶要求,通過司法局審核后,工作人員根據實際需求提供幫扶方案。”周赫介紹。 楊光(化名)于2020年9月19日因非法持有槍支罪,被判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社區矯正緩刑考驗期自2021年1月10日起至2022年1月9日止。 2021年12月9日在矯期間,矯正小組成員例行開展日常走訪工作,了解到楊光的困難后,指導其在矯通App上提交了幫扶申請。矯正小組成員在智慧矯正一體化平臺教育幫扶板塊接收到楊光的申請后,于次日早上驅車20多公里來到了他的種植地了解情況是否屬實。 “他的1000多棵檳榔樹因蟲害影響,葉子變黃了,枯萎了,一棵棵高大的檳榔樹長不出檳榔果。楊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矯正小組成員收集情況后,匯報給社區矯正管理局負責人何斌。該局通過開會研究,協調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最終將專家提供的蟲害防治方法擬成文書,移交到楊光的手中,并在日常中通過微信對其進行指導蟲害防治方法。 “這些檳榔樹就像我的孩子,它們被治好了,我也有了希望。”如今,楊光已解矯,家庭和睦,自己的小生意也做得不錯。他在海棠區司法局“智慧矯正中心”的就業幫扶中重燃了生活的熱情。 同時,海棠區與戎威遠企業合作掛牌成立了“三亞市海棠區陽光就業幫扶基地”,近年來,共幫扶就業18人次。 如今,海棠區已成功搭建了“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社區矯正信息化整體框架,實現了從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從粗獷管理到精準化管理、從單一管理到集約化管理的轉變。海棠區正持續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向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