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痖弦走了。 著名詩人痖弦于溫哥華時間10月11日清晨逝世,享年92歲。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消息。我立刻想起與痖弦先生難得的一面,以及有幸聽他朗誦自己詩歌的往事來。 那已是11年前的事。 2013年10月,我得到一個機會去北京魯院學習,課程不緊,閑暇時間我就四處亂竄,去聽一些名家講座。北大光華樓阿里巴巴廳要舉辦“弦外之意”痖弦詩歌品讀會的消息我是從“豆瓣”上獲知的,遂約了幾個寫詩的同學同去。那天是11月26日,大風。 那天對于我們來說真是一個“詩歌日”。上午剛聽了北師大教授張清華的課“從先鋒寫作到極端寫作的當代詩歌”,下午就去參加了痖弦先生的詩歌品讀會。去了之后才知道這個機會多么難得,因為痖弦先生那時已經長居加拿大溫哥華,那次是專程從溫哥華飛到北京領“中坤詩歌獎”,順便舉辦了這場活動。 我們兩點鐘趕到會場,不久痖弦先生也到了。但我一開始并沒有認出他,實際上是對他不熟悉,他的名字我當然早就耳熟,他的一些詩歌代表作也曾讀過,但是對于他的人仍感陌生。等確認是他后,我抓住活動尚未開始的機會,請他在我當時參與編輯的一本民刊《現在》創刊號扉頁上簽名————這是我當時做的一場“追星”活動,因為這本凝聚了我和顏非兄等人心血的《現在》,恰在我到魯院后不久印出創刊號(可惜,創刊號即終刊號),我遂借機請一些作家、詩人在雜志扉頁簽名,以示慶祝和紀念。當時扉頁上已有格非等十多名作家、詩人的簽名。也許是嫌扉頁空間不足,痖弦先生選擇在“卷首語”頁的邊欄簽了名,還寫下了一句話“詩是人生的風景”,讓我驚喜非常。 痖弦先生是河南南陽人,1932年出生,當時已是81歲高齡,也許是年老的緣故,字寫得有點顫抖,但別具風味。而從后來的發言和回答提問來看,他并不顯老態,精神矍鑠,思路依然敏捷。 那天到會的嘉賓有謝冕和王家新等人,由北大杜維明教授作開場白,謝冕先生致辭。痖弦主要講了現代詩歌與北大的關系,遂后由北大五四文學社社員朗誦痖弦的詩歌,然后痖弦與王家新、北大教授計壁瑞對話。 對話中,王家新提到他剛從美國愛荷華回來,聶華苓聽說痖弦在北京,建議王家新一定要聽痖弦自己朗誦他的名篇《鹽》。痖弦沒有推辭,全場當即掌聲雷動,痖弦當即朗誦了《鹽》。朗誦完,也許意猶未盡,又連著朗誦了好幾首。他早年曾演話劇,普通話很標準,聲音中氣很足,朗誦起來格外有味道。 我立刻想起當時已去世的老詩人蔡其矯,我在廈門等地也與他有過幾面之緣,他去世前我曾聽他朗誦過一首叫《波浪》的詩歌,現在耳邊還時常回響起他富于激情的聲音:“波浪啊波浪…………” 能聽到詩人朗誦自己的詩歌真是一種福氣。我的耳朵是有福了。 記得那天晚上在北大“誠”字樓還有一個唐諾的講座,是“未名講壇”配合唐諾新書《盡頭》搞的一個名為“相信的盡頭”的講座。唐諾講完讀者提問,我們認出一個提問者是個保安,因為下午在痖弦的詩歌朗誦會上他也問了個問題,當時他還穿著保安服,他的提問贏得了很多掌聲。當時他問的是常言國家不幸詩家幸,那么和平時期是不是就寫不出好的詩歌了。痖弦認為不然,因為人類的痛苦還在,只要有痛苦,就會有好的詩歌。我深以為然。 只可惜,以后再也沒有機會親耳聽到痖弦先生朗誦他的詩歌了。 (西流 作者單位:廈門市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