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25日訊 開放式線路————長達63公里的大源警務區鷹廈線上,一個人的身影清晰可見。無論酷暑嚴寒,無論風霜雨雪,他始終用無私奉獻來履行職責,用忠誠恪守詮釋愛民情懷,用一步一個腳印丈量著鐵道線平安的長度,他就是三明車站派出所民警周錦文。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4次。 扎根:向著夢想大步邁進 對周錦文來說,最早熟悉藏青藍,最早感受正義感,都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父親周多勝————一名鐵路民警。 周錦文先在晉江某部服役了3年。當從部隊退伍轉業回家,已當了一年鐵路工人的周錦文聽到鐵路公安招考的通知時,十分果斷地報了名,并成功通過考試。自此,父親成為周錦文的第一任老師,讓他站在人民警察的角度去了解這份工作的忙碌與艱辛、責任與擔當、自豪與榮耀。 周錦文聽進去了,也是這么做的。從警期間,周錦文為打磨自己,讓自己這根“螺絲釘”變得更加鋒利,先后參加援藏、奧運等多項重大安保工作。“藏藍使命召喚我,我甘愿奉獻一切。既然來了,我就想多干點,留下我奮斗的痕跡。” 2008年3月至5月,周錦文先后在古露車站派出所、烏馬塘車站派出所開展安保任務。惡劣的氣候條件和高原反應讓周錦文沒睡過一天安穩覺,但他并沒有因此降低工作標準,始終踐行“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堅持用高質量、高標準的工作成效贏得上下級的一致認可。 面對贊揚與榮譽,周錦文笑得靦腆:“無私奉獻、堅守崗位、為民服務,每一件都是我應該做的,不值得拿出來夸。”他明白,豐富的經歷和經驗終會反哺自己,讓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結果:線路安全重于泰山 “火車駛來,請勿搶道,禁止通行。”站在三元區碧口村處的鐵路一側,一旁的紅外線感知語音警示喇叭不停重復著上述話語。不一會兒,火車鳴笛穿行而過,卷起兩旁的野生綠叢,復又回歸平靜。等和碧口村鐵路巡防員鄧距亮對接完工作后,周錦文開始了一天的巡邏。 鐵路道口、鐵路路段警示標志牌是否設置到位?鐵路周邊涵洞、公路平交道口積水是否影響行車安全?為圖方便,是否有群眾貿然翻越柵欄穿過鐵路?作為從警三十余年的線路老民警,周錦文對轄區線路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也和周邊群眾打成了一片。 “在和群眾溝通時,不要把自己當作是警察”是周錦文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9月下旬,三明車站派出所接到火車司機電話報警稱,沿線路上有一名拖著兩大拾荒袋的老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需及時撤離。 周錦文憑借經驗判斷老人系走失人員,第一時間向附近車站提供老人的體貌特征,成功聯系上老人家屬。同時,他徒步6公里找到兩天未進食的老人,經初步確認老人無大礙后,攙扶著老人回到了家。 臨別之際,知道周錦文和自己都是當過兵的老人緊緊握著他的手,真摯地感激道:“謝謝戰友,我們有空再敘!” 與同輩人相談甚歡,和隔代人同樣無話不談。為讓鐵路安全知識浸潤轄區內每一個孩童的心靈,近年來,周錦文在沿線15所中小學建立了“愛路護路”宣傳站,將鐵路法和鐵路安全常識帶進課堂。 截至目前,周錦文累計開展安全宣傳2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3萬余份,學校、企業簽約回訪宣傳68所,受教育群眾達6.5萬余人次。 播種:青藍賡續薪火相傳 2019年入警的林敬凱是周錦文新收的徒弟。談起對周錦文的第一印象,林敬凱笑著說:“圓臉,愛笑,給人的感覺就是和藹可親。深入接觸之后,發現這樣的性格是師父能把鐵路安全工作做好做優的途徑之一。用心巡查、暖心溝通、精心宣傳,他與沿線群眾、鐵路職工形成合力,哪怕是矛盾糾紛也會在他的主持調解下迎刃而解。” 今年3月底,劉師傅駕駛貨車行駛到三化道口道路西側輔道處時,因車輛所載的貨物超高,不慎將路口限高架子掛倒,造成財產損失。劉師傅和鐵路部門因賠償問題僵持不下,遂找到周錦文。 周錦文從事實出發,采取背對背的調解方式了解雙方訴求,并耐心向雙方當事人釋法說理,最終成功調解了這起糾紛。 “其實這個糾紛很好解決,誰撞壞誰賠償,按照法律程序走就行。但是司機千里迢迢從外地到我們這里,手頭上并不寬裕,其公司的財務審批流程也需要時間。我們得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到他們的難處,善用‘婆婆嘴’將‘雜音’變為‘和音’。”待雙方握手言和,周錦文語重心長地告訴林敬凱。 除了調解方法,周錦文還帶著林敬凱利用多年積累建立的工作關系主動聯系工務段段領導,在鷹廈線重點區段兩側線路加裝16公里防護柵欄網,堵住橫穿通道;積極對接三元區委政法委建立完善鐵路護路聯防工作機制,深入排查線路安全隱患、摸排管控內部單位人員,共同確保轄區線路安全有序可控。 化解糾紛、對接協作、普法宣傳…………在周錦文的帶領下,林敬凱快速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鐵路民警。 (本報記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