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走近漳州市公安局程溪派出所副所長陳友山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4日訊 “請大家繼續關注這起糾紛案件,并妥善安排后續的回訪工作!”盡管剛完成手術十分疲憊,但已經54周歲的漳州市公安局程溪派出所副所長陳友山仍通過手機密切關注案件的最新動態。這種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正是這位資深民警能夠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的關鍵。 1969年出生的陳友山,自2004年從部隊轉業后便投身于公安事業,長期奮戰在案件偵破第一線。2014年4月,他主動請纓加入基層派出所工作以來,更是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獻,詮釋了一名老民警的忠誠與擔當。 火速破案 細節決定成敗 “在案件偵破的過程中,偶然間發現的蛛絲馬跡,往往是揭開案件真相的關鍵。”陳友山的十年刑警經歷,讓他積累了深厚的破案經驗,這也使他在派出所的工作中依然能夠游刃有余。 “我做夢也沒想到,你們這么迅速就找到了我!”今年7月12日傍晚6時許,正埋頭數錢的犯罪嫌疑人許某被陳友山帶領的隊伍抓獲。 案發當天早上,村民陳先生報警稱自己倉庫內6臺廢棄抽水泵、12臺廢舊增氧器被盜。接到報警后,陳友山趕到現場第一時間開展調查。 “如此笨重且數量眾多的設備,要想運出村子,肯定需要車輛。”憑借多年辦案經驗,陳友山立刻意識到破案關鍵。他隨即指揮民警查看周邊公共視頻,并派遣巡防隊員前往各個廢品回收站調查。通過這些措施,民警迅速鎖定了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并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將來不及逃跑的嫌疑人許某抓獲。 “老陳對于細節是異常偏執,但也正是這種偏執,使他能夠順利偵破案件。”提起陳友山對細節的執著,他的同事印象深刻。他通過細節破獲多起案件的故事,也在新老民警中廣為流傳。 助力團圓 把群眾當親人 “處理群眾需求時,必須帶著全心全意、認真負責的態度,將群眾的事當成自己親人的事來處理。”陳友山常跟新民警說這句話。 8月10日,一面題有“敬業正直,熱心為民”字樣的錦旗被送到陳友山手中。 原來,就在此前幾天,派出所收到村民報警,稱在程溪鎮一個村莊里,一名流浪男子疑似迷路,已經在路邊徘徊了很久,請求民警前去查看。 陳友山到達現場和流浪男子交談后,察覺到男子口音似乎不屬于本地。他隨即利用“警務通”系統核查了男子身份,結果發現男子系鄰近城市走失人員。 確認男子身份后,陳友山迅速通過系統聯系到男子的家屬,從而了解到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他們已經與男子失聯超過15年,盡管曾多次報警尋求幫助,但男子始終音訊全無。 “還好我多問了一嘴,要不他和家人不知何時才能團聚…………”看著15年未曾謀面的親人激動得淚流滿面、緊緊相擁,陳友山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這看似偶然的團聚,實則源于陳友山對每一位群眾細致入微的關照,否則怎能促成這令人欣喜的“意外重逢”呢? 化解干戈 共筑和諧家園 程溪鎮東馬村、和山村、葉侖村是地質災害搬遷村,從山巔遷至山腳,村民的生產方式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陳友山深知,傳統警務工作已無法滿足當前復雜形勢的需求。因此,他牽頭搭建一個聯片多元調解網格,保證“鎮————部門————村居”全面覆蓋,將各類矛盾糾紛納入網格調解,有效防止矛盾激化。 “陳警官,我同意這次調解。”今年6月17日傍晚,在東馬村,陳老先生和王老先生在陳友山的見證下達成和解。 兩位老先生此前因為建房時過道的大小問題頻繁發生爭執,也曾多次報警求助。 為化解這一沖突,陳友山多次聯系鎮村干部,并借助聯片調解機制,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促成兩家人握手言和。 類似這樣的調解,在地質災害搬遷村屢見不鮮。現在,村民越來越傾向于請陳友山來主持公道。 自聯片調解工作機制啟動以來,陳友山密切關注搬遷村的各類矛盾糾紛,逐一跟蹤并有效化解。在過去3年里,他成功處理了40多起鄰里和家庭糾紛,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如今,葉侖村榮獲“無訟村居”稱號,東馬村被選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山村也獲得“省級森林村莊”榮譽。 二十載春秋,時光見證了陳友山對職業的熱愛與忠誠。直至今日,他仍舊秉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開拓進取精神繼續“策馬奔騰”。 (本報記者 蔡欣利 通訊員 王宏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