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有溫度的手呵護他們 ————華安縣人民檢察院開展司法救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1日訊 “司法救助金收到了,感謝檢察官幫我們渡過難關,我們以后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司法救助對象小王(化名)緊握上門回訪的華安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雙手激動地說道。 此前,小王因工傷導致生活一度陷入窘困之境。今年初,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下,小王的生活迎來新轉機。近年來,華安縣檢察院以“支持起訴+司法救助”的模式,整合多部門力量,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更多像小王這樣的工傷勞動者帶去幫助與希望。 一場意外改變生活 小王是華安某公司的普通員工,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也算穩定。然而,2022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平靜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天,小王在車間作業期間,不幸被起重鉤的下層構件壓到,造成全身多處嚴重骨折與肌腱損傷。之后,小王經歷近兩個月的住院治療,傷情包括右股骨遠端骨折、右膝韌帶斷裂、左小腿脛骨骨折等,還伴隨靜脈血栓形成。這些傷情讓小王失去正常勞動能力,日常生活也受到極大限制。 在為小王辦理申請殘疾人證的過程中,華安縣殘聯發現小王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條件,通過與華安縣檢察院建立的司法救助與社會幫扶銜接機制,將該線索移送華安縣檢察院審查辦理。控申部門受理后,了解到民事檢察部門在幫助小王支持起訴,根據“跨部門協作機制”,兩個部門進行相關證據材料及信息移交。 檢察機關及時救助 2023年11月,小王決定向華安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該公司支付停工留薪期的工資和相關補償。盡管小王已經獲得工傷認定,但他并不熟悉法律程序,也不清楚如何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鑒于小王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能力,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華安縣檢察院決定支持起訴。在檢察機關的協助下,今年1月9日,小王與該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該公司支付相關補助金。 在調查中,檢察官了解到受傷前,小王因家庭經濟一般、夫妻矛盾累積等因素導致婚姻破裂,兒子跟隨小王生活,家庭收入源于小王的工資。受傷致殘后,小王一直找不到工作,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 經過勞動仲裁后,雖然獲得一定的補助,但為了治療其腿腳,補助金已所剩無幾,后期治療、生活支出及養育兒子均沒有保障。 華安縣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小王符合司法救助條件,屬于檢察機關救助對象,遂為小王一家申請并發放司法救助金1萬元。 多元幫扶精準救助 對于小王的救助并未止步于一場仲裁,華安縣檢察院還與多部門開展聯動幫扶精準救助。 在辦案中,該院發現小王符合低保戶申請條件,遂引導其提交申請低保的相關材料,并協調相關部門依法快速辦理;協調學校定期關注小王兒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并落實相關學習教育的優惠政策;推薦小王參加縣殘聯組織的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免費學習技能,提高小王未來的就業和創收能力。 “沒想到我還能學到這些實用技能,找工作也更有著落了。”對于該院提供的一系列綜合幫扶,小王十分感激。 “這種‘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讓困難群眾感受到司法救助不僅僅是及時發放的補助金,更是一雙雙有溫度的手在呵護著他們。”華安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近年來,華安縣檢察院加強與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溝通協作,將司法救助與社會幫扶相結合,共發放救助金13萬余元,幫助15名案件當事人渡過生活難關,并推動落實低保戶申請、職業技能培訓、子女學習教育等幫扶舉措。 下一步,華安縣檢察院將持續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質效,做到“應救盡救、能救盡救”,不斷拓寬多元幫扶渠道,為困難群眾紓危解困,以檢察之力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司法溫度和檢察溫情。 (本報記者 洪凌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