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安居” 物業“樂業” ————惠安法院打造“1+3”工作機制服務保障物業管理提升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5日訊 “物業服務質量不好,我們才決定不交物業費的。如今法官和調解員提出的方案,將確實存在質量問題的部分費用扣減了,還要求物業整改,也讓我們心里這塊石頭落地了。”日前,惠安縣人民法院臺商投資區人民法庭受理某物業服務公司與業主的物業服務合同系列糾紛,在實地勘驗現場、充分了解案情、不斷溝通疏導下,該46起系列糾紛中有39起調解成功,39名業主在開庭前先后交齊物業費。作出判決的其中一案也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后該小區再無同類型案件進入訴訟。 安居夢,就是百姓的幸福夢。如今的物業服務管理,已然成為關系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一環。惠安縣人民法院依靠數智賦能聯調、資源功能整合、全鏈預防化解,打造“1+3”工作機制,促推物業糾紛妥善化解,助力物業管理提升,取得良好成效。 一核三聯 ———— 深化一體化聯調大格局 物業糾紛千頭萬緒,法院不能唱“獨角戲”。 惠安縣人民法院以臺商投資區線上矛盾糾紛一體化調處平臺為核心,對物業矛盾糾紛進行分級分流、委派聯調。聯動村、鎮、區三級調解體系,以村鎮調解組織先行解紛,臺商投資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后置解紛形式,構建矛盾糾紛分級流入、逐級滲透良好治理格局。將臺商投資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同步嵌入,發揮大數據優勢靶向治理,對于轄區物業糾紛多發地,高度關注、深度摸排、重點預防。 2023年以來,通過線上矛盾糾紛一體化調處平臺已累計受理轄區內物業服務合同糾紛313件,其中166件均在訴前調解階段化解,訴前解紛率為53.4%。 一站三融 ———— 打造一站式解紛“門診部” 惠安縣人民法院堅持資源共享、功能集成,融合“全渠道”資源、“微治理”力量和“小單元”網格,打造一站式解紛“門診部”。 “一融資源,我們全面集成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金牌調解員工作室、老兵調解室等,聚合解紛力量。”臺商投資區人民法庭負責人解釋。 二融治理,該院外派干警在臺商區社會治理中心、涉僑臺港澳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張坂鎮、東園鎮等輪班坐崗,積極融入轄區社會治理。 三融網格,主動掛鉤物業小區開展訴調對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下沉網格,指導調解。 一案三解 ———— 構建全鏈條防治新模式 物業糾紛的特點決定了問題不解決,矛盾糾紛就會死灰復燃,長期存在。為此,臺商投資區人民法庭堅持“訴前分流、訴中答疑、訴后和解”三階段協同發力模式,全環節化解物業糾紛。 在預防階段“一線排查”,集成轄區社會治理平臺網絡,對于業主反映較多的小區物業問題重點關注預防,提升矛盾糾紛快速感知力。在訴前階段多元化解,分流委派調解,優先將物業糾紛委派給各轄區鄉鎮調解組織,難以調處的由區調解組織協調統籌,同時發揮金牌調解員工作室作用,推動物業糾紛化于訴前。 在訴中階段“聚焦本職”,做好現場調查、釋法說理工作,立足法院本職,把好證據關、事實關、法律關。 在訴后階段做好“后半篇文章”,統一裁判尺度,發揮“首案示范效應”,加強判后答疑、執前解紛、一線回訪,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2023年以來,我庭受理進入訴訟程序的147件物業糾紛案件中,以調解撤訴結案117件,調撤率達79.6%。”臺商投資區人民法庭負責人說。 一起起物業糾紛的巧妙化解,架起了業主、物業和諧共處的橋梁,打造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港灣”。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陳佳鳳 陳細鵬)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