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執行難”為“執行好” ————永泰縣人民法院“三個一批”扎實推進執行車輛處置高效運轉 扣押車輛長期停放院機關停車場,申請執行人權益兌現較為緩慢。面對人案矛盾突出、執行力量有限的現狀,如何縮短車輛處置周期,變“執行難”為“執行好”?如何從細微處著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的期盼? 近期,永泰縣人民法院創新執行款物管理機制,開展執行車輛專項清理行動,推出“三個一批”破解執行款物處置難題。在為期1個多月的專項清理行動中,5輛扣押車輛拍賣成交、1輛因執行和解自行變賣、2輛無法處置予以退還,共兌現勝訴權益35.7萬元。 動態監管 規范一批 “要提高財產處置效率,徹底拔除消極執行、怠于執行苗頭,就要探索執行管理改革,堅持向監督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率。我們聚焦執行堵點難點,建立‘專項專人’執行監管機制,為涉執財產處置掛上‘加速檔’。”永泰法院執行局局長林茂椿介紹道,“專項專人”監管機制明確五個庭室“專人”分工監管司法作風、執行流程、執行案款、執行卷宗、涉執信訪五個涉執“專項”,最大程度上凝聚綜合辦、立案庭、督察室等部門監管合力,由專業人員監管專業領域,實現權責明晰、監督到位、管理有序的執行權運行狀態。 清理行動期間,永泰法院共排查8輛扣押車輛,就車輛類型、報廢年限、處置情況等8個要素完善管理臺賬,為扣押車輛停放區域安裝公共視頻,定期派人檢修車輛安全性能,加強動態監督管理,推進財產處置質量、效率、效果全面提升。 “勝訴權益快速兌現,事關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我們將在司法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執行監管機制,嚴格規范執行節點要求,進一步提升監管手段精準度和監管流程順暢度,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提速。”林茂椿表示。 協同查扣 拍賣一批 找車難、扣車難問題長期困擾執行干警,許多案件中執行法官可以對被執行人的車輛辦理查封登記,但苦于沒有線索、缺少手段,無法實際扣押被藏匿的查封車,影響了當事人權益兌現。如何突破找車手段局限,擴大執行“朋友圈”,讓長期擱置的終本案件得到真正解決,讓正義不再遲延? 近年來,永泰法院緊扣“控增量、去存量”工作目標,加緊排查因車輛未實際扣押而無法處置的終本案件,探索執行聯動新路徑,加強與公安、檢察、高速交警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共同分析查封車輛活動路徑,推動查人找物效率全面提升。 此前,黃某與鮑某因民間借貸糾紛涉訴,后黃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對被執行人鮑某進行財產調查和執行措施后,執行干警查封鮑某名下一輛車輛。然而,鮑某涉及案件較多,警惕性較強,早已將其名下車輛藏匿。執行干警及時查封涉執車輛,但經多次調查均未發現該車輛下落,無法進一步扣押處置,案件不得已進入終本程序。 “疑似發現被執行人的查封車輛,請你們及時扣押到位。”今年5月的一天,永泰法院收到縣檢察院的協作扣車工作函,發現鮑某名下車輛的具體下落。當日,執行干警立即出動對該車輛進行扣押,并在此次集中清理行動中完成評估和拍賣手續,最終以9萬元拍賣成交,所得款項全部用于償還申請執行人債務。 分類研判 處置一批 “扣押的車又老又破,評估還要貼錢!”申請執行人反而不愿意拍賣扣押車輛,近日,面對遇到的這一情況,永泰法院執行法官一時間犯了難。 原來,因對方未履行到期債務,程某對謝某甲、謝某乙申請強制執行,后執行干警查封并扣押謝某甲名下的某小型普通客車。經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謝某甲承諾分期償還尚欠程某的債務,雙方一致同意和解協議履行期間車輛由法院扣押,暫不處置。 然而,謝某甲未按約定履行義務,程某于是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執行干警立即著手開展網絡詢價,但該車輛型號老舊,詢價平臺無法匹配車輛型號,無法出具準確的評估價格,程某亦認為該車輛價值較低,不愿意墊付委托評估費用,車輛處置一度陷入僵局。 為盡快兌現申請執行人的勝訴權益,避免車輛在扣押期間自然損耗、價值進一步降低,執行干警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面對面溝通,從最大限度實現車輛價值的角度出發,闡明通過司法網絡拍賣,流拍的可能性較大,引導雙方以詢價結果為參考,由被執行人自行變賣該車輛。最終,該車輛以雙方議定的價格1.3萬元變賣給案外人,案外人將購車款匯到法院執行款賬戶用于償還債務,矛盾糾紛圓滿解決。 此次專項清理行動中,永泰法院摸排到3輛車因達到報廢標準或已經流拍等原因無法處置變現,通過召開執行法官業務研討會議,對車輛分別制定處置方案,因案施策,最終促成全部車輛妥善處置完畢,確保每起執行案件都有人管、管到位。 一次次執行攻堅,維護的是司法公正公信、社會公平正義,更是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永泰法院將不斷健全執行體制機制,持續提高財產處置水平,為“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貢獻永泰經驗和智慧。 (本報記者 林珊 通訊員 薛龍 張澤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