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山西亙,汀水南來,星火燎原,共和國法治從這里走來。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厚植紅土情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拓展“三爭行動”,以賡續紅色司法血脈、高擎金色司法天平、筑牢綠色司法屏障、提增暖色司法溫度、守護藍色司法天空的“五色巖法”藍圖為抓手,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紅色法魂 生生不息 紅色是龍巖的“底色”。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傳承紅色法治基因,深入挖掘、整理、用好紅色法治文化資源,進一步擴大“紅色法魂起源地”吸引力、傳播力、影響力。 上杭縣人民法院在古田會議會址前開展黨建活動 尋根溯源,傳承新使命 “這里有我黨第一套紅色法律體系和紅色司法程序,并通過早期司法實踐鑄就了紅色法魂,共和國法治從這里走來。”在共和國法治搖籃展覽館,上杭縣人民法院古田法庭庭長吳勝佳聲情并茂地向參觀群眾介紹著閩西蘇區的司法實踐。 “對于閩西的紅色法治,過去人們知之甚少,那里有過什么立法活動,又進行過什么樣的司法實踐,很多人比較陌生。”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副教授韓偉表示,“直到來了古田,才發覺原來紅色法治在閩西蘇區已經取得這么多的實踐經驗。” 如今,集“展覽+培訓+體驗+研修”為一體的共和國法治搖籃展覽館,已成為溯法源、傳法魂的重要教育基地。今年以來,全國18個省份161家單位近2000人到館參觀學習,讓紅色法治起源地、“紅色法魂”精神更加廣為人知。 借力借智,探索新路徑 為推動“法魂”精神創造性轉化,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攜手華東政法大學,著眼紅色法治基因與新時代“楓橋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系,踐行“四下基層”,深化“一村(居)一法官”機制,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紅土楓橋”源頭解紛品牌遍地開花。 在“五四運動”105周年之際,龍巖中院與龍巖學院共同舉辦共和國法治搖籃展覽館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暨院校青年讀書交流會,將“法魂”精神融入青年成長,鼓勵青年學子爭當紅色法治文化的踐行者、營造者、傳播者。 如何將“法魂”文化、紅色法治研究引向更深一層?今年5月,龍巖中院與《中國審判》雜志社再攜手,舉辦第二屆“巖法杯”有獎征文活動,圍繞“傳承紅色調解基因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實質化解”主題,面向全國公開征集調研文章513篇,集眾智、匯眾力、促提升。 協同研究,注入新動能 “要重視紅色司法人物和案例的系統整理。”“注重從‘兩個結合’的角度來考察革命根據地司法制度。”今年 9 月,龍巖中院中標的最高人民法院 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司法制度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順利結項,為紅色法魂注入新動能。 此外,今年12月,龍巖中院聯合江西吉安、貴州遵義、甘肅慶陽、陜西延安等9家具有代表性紅色法治事件發生地中級人民法院,簽訂共建協議,成立“紅色司法文化傳承發展協作聯盟”。該聯盟將進一步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紅色法治文化研學品牌,引領帶動新時代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吳添運 廖磊) 金色天平 護企安商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高擎金色司法天平,做實公正與效率,繪就為人民司法的生動畫卷,彰顯法院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的使命與擔當。 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 源頭治理安商 “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今年5月,在全市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會上,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為全年優化法治化營商工作定下基調。 為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龍巖中院牽頭成立“龍巖市多元解紛中心”,聯動“基層法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居干部、調解員”五大主體,突出“法治化、社會化、專業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建設“五聯四化”多元解紛體系,靠前指導,化解矛盾糾紛6500余件。 今年以來,龍巖中院融入社會治理,深化與市住建局、市工商聯等46家部門行業的訴非聯動機制,推動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打造“園區楓橋”“汽車楓橋”“建工楓橋”等解紛品牌,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盡職履責護商 “以司法裁判強化對市場規則的引領”“推動‘執破直通’落地見效”“探索優化業務流程和審判管理流程,提高涉企糾紛解決效率”……在“2024年度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國行——走進龍巖國企”活動中,龍巖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明聰從如何以高質效司法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暢談認識和舉措。 今年以來,龍巖中院立足司法職能,深化“執前督促+保全”機制運用,降低企業保全成本;聯合市工商聯、市司法局成立12家商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凝聚司法護企合力;審結金融借款、民間借貸、信用卡糾紛案件12927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發揮破產審判促進市場出清和資源盤活功能,化解企業負債7億余元。 優化服務暖商 “太感謝你們了,通過你們解答,有爭議的費用都明確了,工程量鑒定費用也下降了。”日前,案件當事人林某對承辦法官和鑒定機構工作人員連連道謝。 在處理建設工程領域糾紛中,鑒定難、鑒定貴是企業發愁的問題。對此,龍巖中院創新委托司法鑒定模式,邀請鑒定人釋明情況、參與調解,通過集體議價、競標競價、專業釋疑等方式,降低鑒定時間與費用。今年以來,通過該模式,完成鑒定19件,鑒定費用平均比降43.27%,鑒定用時縮短55.3%。 此外,龍巖中院著力為企業提供更加公正、快捷、低成本的司法服務,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執行服務中心,促進涉企案件執行和解614件,加快企業回籠資金2.8億元;推進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龍巖全市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審理時間大為縮短,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訴訟時間成本。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湯影華 林泰良) 綠色“碳”索 創新突破 綠色,是龍巖的一張響亮名片。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牢記殷殷囑托,圍繞創新司法碳匯機制,踐行生態修復性司法理念,持續拓寬生態修復新路徑。 武平縣人民法院開展林權糾紛案實地調查 森林碳匯賠償再完善 “我自愿繳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賠償金,會根據林業部門的要求把破壞的樹木補種回去……”案件當事人陳某森在庭審中表示。 今年8月,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公開開庭審理陳某森盜伐林木罪案,因其積極認罪悔罪,自行以“補種復綠”方式修復生態,且自愿賠償盜伐林木造成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部損失,法院依法酌情予以從輕處罰,當庭以犯盜伐林木罪改判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 此前,碳匯賠償機制主要賠償森林固碳損失。今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龍巖中院以及高校專家共同制定“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司法賠償機制”,將生態賠償范圍、計算方式,覆蓋到森林固碳以及空氣凈化、森林防護、涵養水源等生態服務功能,實現更為全面、更為嚴格的生態修復,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全功能”損失賠償司法實踐。 水土保持碳匯再創新 “我深刻認識到自己非法采礦犯罪行為給山場造成了環境破壞和水土流失,自愿認購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來彌補碳匯損失……”被告人廖某榮當庭認罪懺悔。 今年11月,上杭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一起非法采礦破壞生態刑事案件,廖某榮認罪悔罪,退出違法所得,自愿以“補種復綠”方式修復生態,并以認購水土保持項目碳匯方式,替代賠償因非法采礦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的碳匯損失,該院當庭宣判廖某榮及其他同案人犯非法采礦罪,分別判處4年2個月至1年8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這是龍巖中院與龍巖市水利局探索建立的全國首個水土保持碳損失賠償機制,首次適用于個案審理。水土保持司法碳匯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司法轉化通道,為龍巖市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創建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司法綠碳基地再升級 今年 1 月,隨著“法復青綠”生態修復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升級后的龍巖生態修復司法實踐基地一年來,已先后接待 300 多批、6000多人次來賓、游客,受到多方贊譽。 該實踐基地由“法復青綠”館、“不負青山”館、司法綠碳基地、森林生態創新基地4個部分組成,是龍巖乃至福建踐行修復性司法工作和對外展示交流生態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今年11月,該實踐基地獲評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十年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示范基地”,相應舉措在省委組織召開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長汀經驗’座談會”上獲得肯定。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林磊 林成龍) 暖色司法 彰顯溫度 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樹牢“如我在訴”意識,用心用情辦好每一起民生案件,努力讓司法溫暖可觸可感、直抵民心。 連城縣人民法院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 讓辦事群眾在服務中暖心 “老爺爺,您有什么不懂的就問我。”一聲親切的方言,緩解老人家初到訴訟服務大廳時的緊張。 近日,一位行動不便的耄耋老人,坐在輪椅上,由家人推至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新羅法院立案庭副庭長章瑩看見后,立即迎上前去,輕聲詢問老人訴求,耐心指導老人書寫訴狀,向老人及其家屬詳細說明注意事項,幫助老人順利立案。 加強涉老訴訟服務,是龍巖法院訴訟服務“提優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龍巖全市法院已開通涉老弱病殘孕、農民工等特定群體綠色通道,配備盲文版訴訟指南、手寫板等無障礙訴訟資料和輔助設備。同時,運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12368熱線等平臺,讓司法服務掌上即辦、觸手可及,為群眾提供便利。 讓困境群眾在溫暖中前行 “你們就像初日的陽光,照亮每一處黑暗,溫暖著我的心……”這是一封12歲小女孩寫給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的感謝信。 幾年前,小女孩的父親因被人故意傷害離世,全家僅靠小女孩母親打零工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雖然法院判決被告人賠償49萬余元,但因被告人無財產可供執行,僅執行到位3萬余元。 所幸,得益于龍巖中院牽頭成立的全國首家司法救助協同中心,小女孩在獲得法院司法救助金的同時,市民政局也將小女孩一家納入低保邊緣家庭,享受教育救助、醫療救助等政策,市婦聯定期上門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司法救助和社會關心形成合力,實現“一次救助”到“長期關懷”的轉變,成就一場“法與愛的雙向奔赴”。今年11月,龍巖中院“365”司法救助協同機制獲評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司法救助創新實踐優秀成果二等獎。 讓祖國花朵在陽光下成長 “即使離婚了,你們也永遠是孩子的父母,要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做好家庭教育,多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日前,武平縣人民法院法官督導一對離婚夫妻當好合格家長,避免離婚對未成年人產生不利影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是龍巖市兩級法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要方式。 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深入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通過訓誡、家庭教育指導令、責任告知書等方式糾偏養而不教、監而不管、教而無方、監護不力等監護失職行為。同時,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定細化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15條舉措,指派39名法官擔任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開展校園普法宣講127場次,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黃華 胡凱琳) 藍色天空 正氣清朗 興業之要,關鍵在人。今年以來,龍巖市兩級法院堅持把政治建設、業務建設、職業道德建設一體融合抓好,用制度管好隊伍。 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青年干警學習教育活動 練就執法辦案真本領 “中國共產黨領導法治建設的百年歷程及其經驗啟示有哪些?如何運用這些經驗啟示指導審判執行工作?”今年11月,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法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陳輝庭教授做客“巖法課堂·名師講壇”,深入解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法治建設進程及其帶來的經驗啟發。 今年以來,類似的名校高層次專家授課已開展29場次。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創設的“巖法課堂”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組織審判業務專家、優秀法官依托“巖法課堂·法官講座”參與教學授課15場次,搭建法官助理、員額法官、審判業務專家三個培養梯隊,夯實高層次審判人才基礎。 激發干事創業新動能 強化“德才”結合、“育用”結合、“為位”結合、“平急”結合、“進出”結合、“管愛”結合“六個結合”,龍巖中院讓有為者有位的導向更加突顯。 在“六個結合”的推動下,今年以來,龍巖中院持續打造“巖法暖馨”品牌,食堂和體能訓練中心升級改造,部分干警兩地分居等困難得以解決,各類關心關懷落細落實,隊伍精氣神、凝聚力進一步提升。 同時,龍巖中院機關提任中層正職6名、副職10名,對執法辦案競賽中成績突出的6名員額法官給予晉升等級,形成培養有力、梯隊有序、成長有路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拔使用體系。 鑄就知紀守紀新常態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事成。今年5月,在“黨紀守初心,清風伴我行”青年干警黨紀學習教育中,龍巖中院干警“沉浸式”感受客家廉潔文化,感悟黨紀學習教育的激勵與鞭策。 既要抓教育引導,又要從嚴監督預防。龍巖中院發揮“清風系統”監督探頭作用,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預警,加強對案與人的有效監督,糾正超期歸檔、超期移送上訴等問題。認真書寫全面整肅司法作風“大文章”,不斷提升司法公信,讓新風正氣在閩西紅土地上不斷充盈,讓閩西司法天空更加蔚藍。 (賴書田 張帆 溫俊鵬)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