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寧縣檢察院提升辦案質效惠民生———— 以公益訴訟助力“福”氣滿滿 作為福泰康寧之地,泰寧天然擁有碧水丹山的“福景”,吸引無數居民在此定居生活,進而延伸出舌尖美食的“福味”、非遺傳承的“福藝”、紅色印記的“福址”、鄉村振興的“福興”、創新創業的“福創”………… 要想“福”滿滿,公益訴訟之力不可或缺。為此,泰寧縣檢察院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在守護“福景”“福味”“福址”上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檢察辦案質效,以檢察之力惠民生、暖民心。 創新探索 打造“安居福” “我深刻認識到自身行為對森林資源及生態環境的危害,在補種林木的基礎上,我愿意通過認購‘碳匯’的方式,賠償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2024年11月11日,泰寧縣檢察院提起的張某某等6人濫伐林木一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法院主持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 經查,張某某、游某某、林某某合伙購買“張公坵”山場,張某某、何某某、游某某合伙購買“橫坑”山場。2023年2月,張某某、游某某等人辦理了山場的林木采伐手續,采伐樹種為馬尾松。張某某等人在明知采伐手續只允許采伐馬尾松的情況下,仍然同意鐘某某、邱某某提出的采伐山場的闊葉樹、杉木的意見,分別在“橫坑”和“張公坵”山場非法采伐闊葉樹、杉木立木蓄積114.5022、121.5881立方米。最終,法院根據6名被告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危害后果等綜合考量,對其作出有罪判決。 在檢察官耐心的釋法說理下,張某某等人了解了購買碳匯產品彌補生態環境受損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的意義。目前,6名被告順利完成林業碳匯認購手續。 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為引導被告從生態環境的“破壞者”轉變為“修復者”,2022年,泰寧縣檢察院與縣林業局建立“檢察+碳匯”機制,聯合設立占地50余畝的生態司法碳匯林補償基地,有效解決補植復綠事后監督難、效果不佳的問題,推動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類案件的生態修復,達到懲治犯罪、修復生態、教化引導并重的社會效果。該機制實施以來,已促成認購1900余噸林業碳匯量。 多管齊下 守護“健康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無論是在外宴請賓客,還是親友小聚,使用店家提供的消毒餐具已成普遍習慣,然而看似潔白的碗碟、光滑的盤子是否真正潔凈?食品安全無小事,看似不起眼的“洗碗”工作卻是食品安全鏈條上的重要環節。 2024年10月,在泰寧縣人大常委會支持下,泰寧縣檢察院聯動開展公共餐飲具衛生管理工作專項監督,通過現場勘驗、詢問相關人員、抽取餐飲具樣品快速檢測等方式,查明集中消毒企業生產狀況以及生產環境、清洗消毒工藝及流程等情況和自清洗消毒的餐飲服務提供單位使用的餐具情況是否符合相關衛生規定。 針對發現的問題,該院與主管部門召開圓桌會議,共商問題解決良方,并向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1份,建議依法履行監管職責,保障餐飲具衛生安全。 收到檢察建議后,主管部門迅速部署開展整治行動,檢查餐飲服務單位263家,抽檢餐飲具41批次,對2家餐飲單位作出行政處罰。 “通過現場觀摩,我們可以看到餐飲具清洗消毒公司整個清洗過程十分規范透明,餐飲具干凈衛生了,群眾用起來也更放心、更安心,為檢察機關的主動作為點贊。”在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公共餐飲具衛生管理工作情況調研活動中,參加活動的人大代表點贊說。 為鞏固辦案成果,確保長效、系統治理餐飲具衛生安全問題,泰寧縣檢察院積極與縣衛健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衛生安全協作,強化衛生安全領域信息交流共享、線索移送、會商研討、辦案協作、宣傳聯動等方面的配合力度,打出衛生安全“組合拳”,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府檢聯動 激發“文化福” 秋葉颯颯,鳥聲陣陣。走在泰寧縣大龍鄉老虎際古村落,時不時能看見大自然與古村落和諧共生的動態畫卷。2024年11月28日這一天,泰寧縣檢察院檢察官就古村落修繕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回訪,力促檢察建議落地見效。 此前,擁有獨特建筑————吊腳樓的老虎際古村落存在坍塌風險、消防安全監管不到位、衛生環境臟亂等一系列問題,引起泰寧縣檢察院的注意。如何讓該鄉甚至全縣的歷史文物和古代文化遺產“改頭換面”,成為該院檢察官的“心頭大事”。 2023年以來,泰寧縣檢察院聚焦全縣歷史文化古跡和文物保護領域、古樹名木保護等突出問題,先后部署開展“文物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消防安全”等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安全生產等領域拓展探索有機結合,助力縣域文旅經濟發展。 同時,該院主動融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針對泰寧古城保護多頭管理、職責邊界模糊、產權糾紛多等難題,積極加強府檢聯動,在泰寧古城設立全國首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公益訴訟工作站,與縣住建局、文體局等6家單位聯合辦公,實行“四步工作法”,即“一站式受理、轉辦、處置、反饋”機制,促進共同履職與難題解決。 隨著泰寧縣檢察院綜合運用檢察建議、訴前磋商、圓桌會議、公開聽證等法律監督手段開展古城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共推動修繕歷史建筑、文物建筑110余棟,讓千年古城再次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吳艷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