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慶是味蕾最大的狂歡。童年時,對年節充滿的期待與盼望,想來很大成分源于對美食的期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匱乏,唯有節慶才有的傳統美食和豐盛佳肴,是難得的美味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滿足。元宵節作為新年的第一個盛大節日,既延續著春節的余溫,又醞釀著新歲的希冀。當火樹銀花漸次熄滅,年節的喜慶逐漸褪去,舌尖上的回味卻經久鮮活。 家鄉的元宵節以素宴為主。正月初一、十五茹素的傳統,既是對天地的敬畏,亦是對腸胃的慈悲。素食以素樸的食材經巧手點化,在青瓷碗盞間綻放出別樣美味。素食亦是美食,有湯圓、油炸果,還有家鄉最具特色的長命菜。吃元宵,即吃湯圓,是全國各地普遍的。手工湯圓是永不褪色的記憶,糯米漿經石磨細細碾磨,在棉布袋中沉淀出傳統手藝的潔白與溫潤。祖母常說:“湯圓要捏得圓滿,日子才能過得周全。”芝麻紅糖餡、花生白糖餡裹著世代相傳的期許,在姜湯里浮沉,氤氳的霧氣中,我看見母親鬢角沾著糯米粉,將團圓的心意揉進晶瑩剔透、熱氣騰騰、冒著香氣的湯圓里。 真正令我魂牽夢縈的,是那兩盤碧玉般的長命菜。長命菜是小眾的,這道承載著農耕文化、語言諧音、祈福傳統和宗族觀念密碼的佳肴,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種祈福方式,雖沒明確的由來記載,但這一習俗植根于家鄉百姓中,代代相傳,是家鄉元宵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 小時候,元宵節晚上不吃長命菜等于沒過節。長命菜即整棵含根須的菠菜和蔥,根須纖毫畢現,宛若家族綿延的圖騰。長命菜做法簡單,菠菜、蔥整棵洗凈后焯水,既要保住根系的完整,又要留住莖葉的翠色,焯熟后起鍋,把水分瀝干,把須和經折成拳頭長短,用尾處在折的中間捆扎緊,擺盤,再用柴火灶的鐵鍋里熬出琥珀色的濃稠秘制澆汁,香菇吸飽山嵐,蔥油裹挾著煙火。上桌時長輩說,“吃了蔥,你們就更聰明了,吃了帶須的菜,就可以活到頭發黑,胡子白”,于是“聰慧”與“長壽”在碗碟間碰撞,青蔥拌著期許,將生命的隱喻嚼出了清冽冽的甜。吃長命菜的習俗寄托對健康長壽、家族興旺的美好愿望與家庭團聚、祈福活動相結合,也是對家庭幸福和健康的重視。長命菜的根須象征著家族的根基穩固,長命菜也寓意著家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其實,這道菜的意義勝過滋味本身。孩童時總嫌菠菜微澀,蔥白不夠可口,殊不知那些被我們囫圇咽下的根須,早已在血脈里扎下文化的根莖,那深耕記憶里的家鄉美味,早已化為經年不散的鄉愁,在時光里愈發醇厚。離鄉二十余載,超市冷柜里的速凍湯圓再精巧,終不敵記憶里那碗帶著石磨紋路、手工制作及親情鄉情的溫熱。他鄉的元宵宴縱然琳瑯滿目,卻再難尋見離世親人及整株蔥與菠菜溫暖的身影。 去年立春,我在陽臺種下幾株菠菜。當嫩葉初展時,仿照母親的手法折莖捆扎。沸水翻騰間,忽然懂得為何這道菜必須整株烹制,那些不去除的根系,恰似游子剪不斷的鄉愁;完整保留的形態,是對生命本真的虔誠禮贊。我仿佛看見故鄉的元宵燈火,在菠菜葉脈間明明滅滅。 如今,再難覓石磨吟唱、柴鍋炊煙、蔥須素歡。但有些味道注定要在記憶的甕中封存,等待某個圓月之夜悄然啟封。當城市霓虹模糊了星月,我總會取出那套珍藏的青花碗碟,將文化基因里的密碼,悄悄說給新發的青蔥聽。 (黃秀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