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2月27日訊 誠實守信是民事訴訟參與者必須堅守的行為準則,然而有些當事人為了私利,竟在庭審中提交偽造的證據。近日,福鼎法院審結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決定對福建某漁業公司罰款10萬元,對福建某造價公司罰款5萬元。 2023年2月,某木業公司與某漁業公司簽訂《施工承包合同》,約定由木業公司承建一項目。完工后,漁業公司僅支付部分工程款后,余款未支付。木業公司遂訴至福鼎法院。在庭審過程中,漁業公司向法庭提交《項目結算審核表》,經舉證質證查明漁業公司提供的由案外人某造價公司出具的《項目結算審核表》屬偽造的證據。 法院經審理認為因某漁業公司與某造價公司的行為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損害了司法公正和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作出司懲決定書,對某漁業公司罰款10萬元,對某造價公司罰款5萬元。 同時,福鼎法院向福鼎市住建局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相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加大監管力度,及時對某造價公司及相關人員的上述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并組織全市工程造價咨詢企業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培訓;建立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及執業人員信用掛鉤機制,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落實工程造價咨詢成果質量終身責任制,避免上述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 法官說法:法院在民事案件審理階段已向當事人送達虛假訴訟法律責任風險提示書,對虛假訴訟將面臨的司法處罰以及可能觸犯的刑事罪名、刑事責任作出了詳盡提示。同時,當事人在參與訴訟活動時都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秉持誠實信用原則,如實提供證據,作真實完整的陳述,切不可心存僥幸,試圖通過提供虛假證據來謀取不正當利益。否則,不僅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還將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同時,也提醒廣大公眾,要增強法律意識,自覺維護司法秩序,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法治的社會環境。 (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高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