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責任,前行才有力量 ——走近莆田市公安局鎮海派出所社區民警楊建鋒 “多虧有你們,不然我們在隔壁開店都不安心。”日前,莆田市公安局鎮海派出所社區民警楊建鋒及時制止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一家燒烤店鋪用明火作業的問題,街區其他商戶連連致謝。 楊建鋒一直用心守護著這個歷史文化街區。他走進家家戶戶,在化解“家長里短”的繁雜瑣碎中揮灑汗水,解決群眾各類“疑難雜癥”,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自2002年入警以來,他先后榮立三等功6次,榮獲“福建省群眾滿意的社區(駐村)民警”稱號。 他是“家門口”的安心警察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是典型的老城區。改造前,這里治安環境復雜,盜竊警情多發。楊建鋒認為,這些小案小情也是民生重點。為摸清街巷情況,他日均2萬步穿行社區,為破案打下基礎。 翻開楊建鋒的筆記本,街區里的“人、物、地、事、組織”標記得滿滿當當,各個角落、每戶人家的情況都刻入他的頭腦。住在街區的人都稱他是“家門口”的安心警察。 隨著時代發展,楊建鋒深知,傳統的“雙腳”警務時代已過去,加快推進科技應用現代化是必由之路。在他的努力下,鎮海派出所在大路、縣巷、后街、衙后、廟前和坊巷6條街區布建起全覆蓋安防體系,并依托街區執勤點統一調度警力,對街區現場人流、車流變化實施動態管控,實現街區警務勤務模式“動態布警、快速響應”。2021年以來,街區盜竊類案件大幅下降,重大案事件“零發生”。 他的背后有強大“智囊團” “大家都在街區生活,也算是鄰居,有事情我們好好談,一起解決。”不久前,在街區聯勤點,楊建鋒和他的“智囊團”——社區居委會、工商局、物業公司等工作人員共同疏導勸解,讓2名街區商鋪店主放下成見、握手言和。 改造升級后的街區成為鎮海轄區網紅打卡點,500多家商戶入駐,南來北往游客聚集,治理面臨不少挑戰。楊建鋒將“智囊團”融入社區治理,依托“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推動街區的治理水平提檔升級。 線下,整合街區治安力量,成立一支20人以上的快速反應隊伍,負責街區突發事件及警情先期處置、“1、3、5”分鐘的快速反應及巡邏防范工作;線上,楊建鋒和他的“智囊團”融入以每條巷為單位的12個聯防微信群,接收信息,拉近警民關系。同時,進一步打造創新街區巡邏模式,以“空中巡邏+地面巡邏+視頻巡邏”相互配合補位,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邏。 在他的努力下,街區執勤點升級為如今的聯勤點,在游玩聚集區域開展“零距離”服務,為游客提供旅游糾紛調處、咨詢求助,形成“警在景中、景中有警”的全域治安防控模式。一項項警務創新實踐的落實,讓街區警務工作流程更加優化、辦事效率大幅提高,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他是基層警務“多面手” 上月初,楊建鋒在街區走訪入戶時,遇到一名神色慌張的游客。經詢問,原來該游客與孩子走散,他立即調動警力幫忙,并在工作群發布尋人啟事,很快就將孩子找到。 自街區開街以來,“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楊建鋒和同事幫助游客找人、找回遺失物、求助共計1561次,“有事先問老楊”已成大家的習慣。 心中有責任,前行才有力量。為更好地擔當街區守護人職責,楊建鋒堅持以“青藍工程”為抓手,帶徒結對子,帶領鎮海派出所民警、輔警成長為會辦案調解、會安撫疏導、會答疑解惑的“多面手”。在做好警務工作的同時,他還注重向街區歷史文化研究者、街區工作人員等學習,把傳播街區文化當成一種使命。 “民警就要做街區的平安守護者,全力扎根在工作崗位上,真心實意地為轄區百姓做好服務,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楊建鋒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