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金鐘罩” 守護“錢袋子” ——三明市沙縣區公安局積極探索反詐“123”機制 近年來,三明沙縣區公安局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積極探索反詐“123”機制(即一張智慧網格,專業打擊與部門協同二輪驅動,預警勸阻三次干預),推進“網格+反詐”深度融合,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2025年一季度,全區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治理工作呈現警情數、群眾被騙損失金額同比下降,破案率、抓獲嫌疑人數同比提升的“兩降兩升”良好態勢。 一張網格 “叮!您有一條新的信息。”傍晚六點,家住鳳崗街道的陳大姐剛端起飯碗,手機里的網格群便跳出一條帶著紅色警示標志的信息。點開一看,正是社區網格員小李轉發的反詐知識宣傳視頻。 這樣的“指尖上的反詐課堂”,每天都在沙縣區1166個網格的微信群里生動上演。在智慧治理中心的數字大屏上,全區的網格群如同星羅棋布的“神經元”實時閃爍,只要民警輕點“反詐宣防”模塊,精選的防詐短視頻、圖文預警便如漣漪般迅速擴散至每個微信“末梢”群。 “多虧網格員小吳那天上門‘碎碎念’,不然我卡里的10萬就飛了。”提起上月的遭遇,經營小吃店的老林仍心有余悸。當時,老林被“網絡貸款”騙局的話術繞得暈頭轉向,突然想到網格員小鄧曾經來到店里開展反詐宣傳,他立即終止了操作并到派出所當面核實,經過民警的講解徹底醒悟。 如今,他的店門口已經貼上了醒目的反詐宣傳海報,店內餐飲桌上的反詐標牌也配備齊全,一躍成了街坊們口中的“反詐情報站”。 兩輪驅動 對于反詐工作來說,打擊違法犯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為此,沙縣公安大力建設反詐機制辦與刑偵大隊專業打擊團隊,堅守偵查破案的主責主業,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為落腳點,全力提升打擊效能。 同時,不斷健全完善多部門協同響應的聯動機制,實現涉詐資金線索、可疑取現線索、可疑賬戶線索的快速響應、快速聯動、快速處置,以“雙輪驅動”提升打擊合力。 2025年3月18日15時許,民警在工作中獲取到一條線索,轄區一名群眾正疑似遭遇電信詐騙。該局立即開啟警銀聯動模式,與銀行部門對相關時間段內大額取款的客戶進行全面摸排,快速鎖定現年50歲的王大姐(化名)就是被騙當事人。民警根據摸排結果迅速上門開展工作,避免了王大姐30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針對“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第三方投送”等涉詐犯罪新演變,沙縣公安快速完善警企協作機制,與快遞、網約車等平臺構建“數據互通、風險聯判、即時阻斷”的聯防機制,讓第三方服務平臺從犯罪通道轉變為反詐前沿哨點。今年1月4日,轄區一名貨拉拉司機在運輸途中,發現貨主托運的紙箱內竟藏著2萬元人民幣,他立即報警,并協助民警破獲該案。 三重防護 “羅阿姨,我是民警小李,上次您遇到的可疑情況之后,最近還有收到讓您轉賬或點鏈接的陌生信息嗎?”“多虧你們再三提醒,現在陌生來電我都不接,還讓兒子給我手機裝了國家反詐中心反詐APP。”近日,沙縣區公安局反詐機制辦內,民警李丁正通過電話回訪幾天前差點被騙的預警勸阻對象羅阿姨。 兩天前,居民羅阿姨接到自稱“抖音客服”的來電,對方以幫助羅阿姨開網店為由對其實施詐騙。指揮中心發現后,立即將該指令發送給當日鳳崗派出所的出警民警吳祥邦,快速見面預警阻斷了羅阿姨和騙子的聯系,阻止她進行下一步操作,并開展當面宣傳。 當天下午,羅阿姨所在社區的社區民警吳亞男來到她家,對當前高發的十余種電信詐騙類型進行歸類總結,詳細向羅阿姨做了普及。 為全面提升源頭阻斷能力,實現預后被騙為“零”的工作目標,沙縣公安實行預警勸阻與預警賬戶保護性止付雙同步的工作制度,對一次資金預警開展“出警民警見面勸阻-社區民警入戶二次宣防-機制辦審核并回訪”的三次干預工作機制:當發現異常通話、轉賬行為時,指揮中心立即指派出警民警上門預警勸阻;社區民警與網格員在48小時內入戶開展“靶向”宣傳,詳細講解當前高發詐騙類型,鞏固勸阻成果;反詐機制辦專班人員則不定時對預警勸阻對象開展跟蹤回訪,確保“不反彈、不復發”。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