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繼承他的任何東西,憑什么扣我的錢還房貸?”今年2月的一天,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大廳里,當事人李萌(化名)情緒激動、眼眶泛紅,聲音顫抖著質問。這背后,是一起因房貸逾期引發的糾紛,牽出離異家庭錯綜復雜的法理與情感糾葛…… 協議難抵共同債務 李萌與前夫張某婚后共同貸款購置房產,后因感情破裂離婚,離婚協議約定房產及剩余房貸均由張某承擔。然而,今年初,張某突發疾病去世,房貸隨即逾期。銀行依據貸款合同,從李萌賬戶扣劃1萬余元,并將李萌、兒子張小某(化名)及張某父母起訴至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要求他們共同承擔還款責任?!半x婚協議寫得清清楚楚,債務歸他,房子也歸他,憑什么現在要我背債?”李萌的質問,道出許多離異夫妻對“共同債務”認知的盲區。 面對李萌的質問,司法協同中心調解員輕聲安撫:“你先別急,咱們慢慢把事情說清楚?!贝蠲惹榫w稍緩,調解員便耐心同她剖析相關法律知識:“這筆貸款是在您和前夫婚姻存續期間辦理的,而且雙方都在貸款合同上簽了字,從法律角度講,你們都是共同借款人。即便離婚協議有內部約定,但這種約定不具備對外效力,所以你依舊需要對銀行承擔還款責任。同時,依據《民法典》,你的前夫去世后,銀行有權向共同借款人追討貸款,遺產繼承人也得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負責償還?!?/p> 法理人情交融破局 對于調解員的釋法說理,滿心委屈的李萌根本聽不進去,她覺得自己孤立無援,銀行的做法冷酷無情。見現場氣氛愈發緊張,新羅法院法官趕忙上前,語氣溫和卻擲地有聲:“這起案件可不只是單純的法律問題,還牽扯到人情冷暖。我們一定會在法律框架內,最大程度地保障你的合法權益,努力做到法理與人情的平衡。” 法官深知,此刻平復李萌的情緒才是當務之急。于是,他和調解員坐在李萌身旁嘮起家常:“我們都明白您一個人拉扯孩子有多難,生活的苦處我們感同身受……”質樸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慢慢驅散李萌心頭的陰霾,讓她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 緊接著,法官趁熱打鐵,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向李萌等被告解釋相關法律規定。為讓大家徹底理解復雜的法律邏輯,法官還親自手繪一張“債務繼承關系圖”,一筆一畫,將抽象的法律條文具象化,徹底消除了他們心中關于“銀行故意刁難”的誤解。 一紙調解書的掙扎 “那我兒子怎么辦,他剛上大學,如果背上案底,這輩子就毀了!”李萌哭著道出自己的擔憂。 考慮到張小某還在求學階段,且已公證放棄繼承遺產,法官多次主動聯系銀行訴訟代理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還年輕,未來的路還長,他沒有繼承遺產,實在不該背負這筆債務。咱們從人道主義出發,也該給這個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 在法官和調解員不懈努力下,僵持許久的雙方終于松口,同意調解。銀行承諾不再追訴張小某,李萌及張某父母只需在約定時間內歸還逾期金額,便可按原合同繼續履行。 因張某父母長期在鄉下居住,房子一直處于閑置狀態,于是銀行和李萌達成協議:將房產賣出,一次性付清銀行債務或將房產抵押給李萌,這場共同債務風波就此落幕。 3月15日,簽署協議那天,李萌眼泛淚光,聲音略帶哽咽地對法官和調解員說:“原來你們真的有站在我的角度幫我考慮問題,謝謝你們!”從最初的抗拒懷疑,到最終的信任感激,李萌態度的轉變,生動詮釋了金融糾紛調解的深層價值。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