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連江法院在辦理一起原被告雙方都是聾啞人的民間借貸案件中,克服語言交流的困難,促成糾紛化解,讓當事人在“無聲”的世界里,“聽見”了公正的聲音,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原告林某與被告程某同為連江縣某村村民,自幼一起長大感情深厚。2018年,程某以開店缺乏資金為由多次向林某借款,林某通過微信陸續向程某轉賬2萬余元。2023年,程某店鋪經營虧損倒閉,林某多次催討欠款無果后訴至連江法院。 連江法院受理案件后,一直無法成功送達,于是電話通知林某,但接聽電話的卻是林某家人,這才得知原被告都是聾啞人。 辦理涉聾啞人案件對法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語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礙,且被告送達不成功。于是法官通知林某家屬,讓林某到法院當面說明情況。 幾天后,林某在其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來到法院。對于雙方交流困難的問題,法官“連筆帶劃”,用手機打字、紙上書寫、手勢比畫等方式耐心地與林某“溝通”,通過多次重復確認的方式,向林某詳細了解案情。就這樣,無法用語言及時表達想法的當事人,在法官的耐心引導下,克服溝通障礙,將案件事實詳細說明清楚。 對于無法聯系上被告程某的困境,原告林某向法官提供了程某的微信。當天晚上,法院干警添加上了程某的微信,在表明身份后,程某一開始不承認案涉款項是借款,辯稱是合伙投資款。在法官多番溝通后,程某最終承認借款事實,但表示自己店鋪經營失敗,資金周轉困難,目前自己經濟困難,無力還款,讓法官幫忙調解。 如何讓這起涉聾啞人的民間借貸糾紛順利化解,讓兩位昔日好友重歸于好?法院干警以手機為橋,用文字作舟,通過“背靠背”的方式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跨屏對話”,開展調解工作。最終,林某和程某達成一致意見,原告林某主動免除部分款項,被告程某承諾一周內還款9000元以了結此起糾紛。 3天后,被告程某履行承諾,原告林某到庭撤訴,糾紛得以順利化解。 1周后,連江法院黃岐法庭吳巧勇法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遞——原告林某寄來的一面錦旗。林某對連江法院法官用心用情維護弱勢群眾權益表示感謝,對連江法院幫助弱勢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工作力度和司法溫度表示肯定。 訴訟“無聲”,司法有情。連江法院始終秉承“如我在訴”理念,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著力打造“和訟家園”矛盾糾紛化解司法品牌,以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為出發點和著力點,持續優化司法訴訟服務,完善司法便民舉措,堅持用心用情辦理好每一起案件,切實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高效實質化解,讓司法溫度可觸可感,直抵民心,讓法治精神在基層綻放光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